开发者社区
本文原题《探索、辉煌、发展、多元——中国动画理论发展脉络研究》,作者是谷淞老师,发表于《文化月刊》2013年10月期、《中国艺术年鉴2012》。这篇文章对国内的动画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脉络梳理。可以说,这次梳理非常及时,细细研读可以看到目前理论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当今商品经济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结构下,动画既体现了明显的科技性,又体现出了明显的艺术性,还体现出了明显的商业性,属于一种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我国针对动画理论方面的研究,也依次经历了史前探索期(1926年—1949年)、内容为先期(195
薛燕平老师的《蝉噪林愈静》“动画教育”篇的MV大家应该已经看过了。今天看了薛老师的微博,我才知道原来十分钟的完整版已经上线了!所以我第一时间联系了薛老师,把片子转载到这里。今天听薛老师说,《蝉噪林愈静》正片有4集,一共250分钟左右,预计年底完成。大家可以提前期待一下了。以下就是“动画教育”篇的十分钟完整版:片子风格上很花心思。前面的部分用的是黑白线稿风格;后面的MV部分是数码故障艺术(glitch art)——我想这的确可以作为动画的教育现状存在很大故障问题的隐喻。前半段,线稿风格后面,数码故障(glit
虽然各个学校的时间安排不完全一致,但这段时间是考博的集中时期。前几天传媒大学的考博初试(笔试)也刚刚结束,我也第一时间问到了今年的动画专业考题,在此分享给大家。我想对于有志于以后从事动画理论研究或者当老师的朋友们来说,或许可以有所帮助。以下试题是今年考博的朋友回忆所得,不见得100%准确。有动画和文艺美学两科;至于英语考题回忆……我看就算了吧哈哈。我觉得今年的考题比去年难多了……祝今年参加了考试的大家取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考试。(野草)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动画(回忆版)第一题:论媒介融合语境下动画技术
一、“交叉学科”的尴尬境地 常有人在文章中流露出对动画理论建设缺失的不满,因为国内的现状确实令人汗颜。国内市面上出现最多的动画书籍一直是技术技法教程;动画类报纸期刊上最吃香的永远是资讯和产业报道;动画理论研究则被很多人遗忘在角落里。如果说一个成熟的学科应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与结合,两条腿共同迈开步子,那么我们的动画学或许正在踉踉跄跄地跛足前行。 动画的零星理论建设,多数是基于电影学和美术学的。不少人声称动画是个“交叉学科”并以此为傲。跨学科的知识引用诚然是一条正确的路,也非常值得鼓励,然而当动画自身的理
在很多动画创作者眼中,动画理论研究是微不足道的,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动画这种东西,根本不需要理论研究,做片子才是王道”或者“做片子做不好的人才去搞理论”云云。实际上,行业内一直存在并蔓延的轻视理论研究的观念,是令动画行业难以获得深度认同和尊重的原因之一。 理论研究不等于梳理总结写写字 轻视理论研究的人首先对“理论”的理解有偏差,其次对学者身份也持有偏见。在他们的观念中,理论研究就是梳理回顾一下某位导演以前做过哪些片子,或是总结动画技法。其实,这种梳理总结仅仅是做动画理论研究的必要一步,虽属于学术研究
什么是优秀的动画师?可能很多人并不能说清楚它的含义,在从事动画行业多年之后我也在不断地问我自己。可能只有跳出自己现有的视线区域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全景。在对比了国内外动画产业发展和动画教育之后你就会发现,好的动画师应该是个“全才”和“专才”——首先是全面的艺术修养,包括视觉艺术理论知识、艺术批评和欣赏能力,也就是对在生活和创作中出现的各种色彩、力量、节奏的特征和变化所具备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此外就是动画制作工具的运用能力,要知道术业有专攻,世界上似乎没有人能够把从模型、架构、材质、动画、灯光、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