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知识漩涡 只需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被各种技术、工具包围。ThoughtWorks的技术雷达差不多每半年就会更新一次,在项目中更会遇到很多已经从技术雷达上消失的技术,项目上的旧技术/旧框架还在服役,新的技术/工具/语言/框架又在迅速的出现,有些昙花一现、迅速被新的后来者所取代。有的留下来了,不过也都在不断的演化、改变(不兼容的API,不同的版本等随处可见)。 如果你不幸是一个前端工程师,那么这个更新速度还要更加迅速。三年前Backbone是主流,两年前是Angular.JS,去年是React,紧接着
原文:http://blog.artillery.com/2012/05/realtime-multiplayer-3d-gaming-html5.html 这篇文章国内有些机器译的版本,但实在太难阅读,这里试译了下。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可能会有不少错漏之处,一些不明确是否译准的地方附了原文。 此文涉及挺多框架/库,在翻译过程中ip收获还是挺多的,建议大家在阅读时可以同时去了解下文中所提到的相关技术。 【提示:此文不是”跟我学做HTML5游戏”之类的教程文章】 六周前我们想试下用HTML5实现
“全栈开发工程师(full stack developer)”一词经常出现在企业招聘的岗位描述中。但Hello Prett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Scott Hadfield在近日发表的一篇博文中指出,全栈开发工程师就是一个神话,即使不完全如此,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人。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他列出了下面这样一个并不详尽的“栈”: 用人单位对全栈开发工程师的预期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全栈开发工程师至少需要对栈中的每个组件都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及向管理层解释。上图所示的技能
一个团队做出来的Web应用,现在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了。 同时,由于公司组织结构的变迁,也决定了赋予每个人的职责将会越来越多。尽管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带来的优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精益思想带来的变革。正是这种变革让越来越多的专家走向全栈,让组织内部有更好的交流。 你还将看到专家和全栈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以及全栈工程师的未来。一、技术的革新史 从开始的CGI到MVC模式,再到前后端分离的架构模式,都在不断地降低技术的门槛。而这些门槛的降低,已经足以让一两个人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了。二、CGI 二十年前的网
程序君也年轻过,年轻的代价就是盲目追随。从MS-DOS6.0开始,程序君就是微软的狂热拥趸。这种狂热自win95走上高潮(有谁还记得win95光盘里带的Good Times的MV,请举手,原文链接里可以听),历经《未来之路》,windows2000,最后在dotnet发布后到达顶峰。那段时间,只要微软反对的,就是我反对的。不喜欢Netscape Navigator,只因为IE;诅咒过SUN,对Java深恶痛绝,因为NC是PC的死敌,SUN妄图革微软的命;使用Visual Basic,啃MFC,不为别的,就因
事件起因 事情是这样的:产品上线发布,突然出现了问题。运营Gg过来反应,当场给露珠演示,运营同事的手机是iphone,bug确实是存在的。奇怪的是露珠用了其他iphone手机(借别人的,露珠的是吊死安卓机),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仔细询问,同事说他最近刚刚升级的ios9,于是问题最初定位在操作系统上。接下来检查代码,发现运行正常,逻辑也没错。问题就卡到这里了。没办法,线上问题,fiddler替换本地脚本调试,一级一级alert,从项目文件到底层库,最后定位到了backbone。查看backbone源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