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育碧高级设计师:我的那十年,休学、北漂与独闯欧洲

发表于2018-11-09
评论1 4.1k浏览



夜已深,10点48分。

6月天,已然2018年。

淡淡的,略带沙哑的,李宗盛的歌静静的飘在房间里: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

前方没有终点,

奋斗永不停息。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想着今天进行了的一场访谈,谈到了自己的经历,谈到了那个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怕的小伙子。年轻的事一件件被勾起,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演着。忽然想起2011年的时候,相似的心境下,曾在一个论坛上发表过一段记录自己经历的文章,洋洋洒洒不到四万字,从大学一直说到加拿大。虽不详细,但读者很喜欢。

当时起了一个俗不可耐的名字,叫我的这十年。现又把它翻出来,保存下每一个写过的字符,放在这里,放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为后来者,为小伙伴,做一次更大的分享,也为各位茶余饭后,加班回家路上,填一点微不足道的色彩。

再叫《我的这十年》仿佛已不太合适,因为一转眼又一个十年就要过去,还是改叫《我的那十年》吧。等这个十年再过去,也许会有心情再接着写下去。

我们慢慢来,慢慢更,慢慢读。

(以下文字,全部写于2011年。)

关于题目

其实一片文章有没有题目并不重要,因为真正会发光的,终归是内容本身。但又总要有个开头,于是就凭我高考语文83分的水平(都没及格,寒),起了这个如此俗不可耐的题目。但回过头一想,自己毕竟就是一个俗人,那么用这个通俗的名字,反而更加贴切罢了。

今年的我29岁,十年前还是一名单纯青涩的大一新生,但从那时起,内心的一些不安定的细胞,就早已开始蠢蠢欲动,故事也就从那时开始讲起吧。



大学时代


2000年的那个夏天,燕赵大地的热浪使人透不过气来,我内心更是激情澎湃,因为马上我就要步入大学的校门,开始我人生新的篇章。北京服装学院,并不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重点大学,而我要学习的专业轻化工程,也同我的志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差甚远。但内心的激动还是无法让我平静,因为这将是我第一次离开河北保定的家,踏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当时万万没有想到,从这一步开始,竟然越走越远,穿过了整个地球。

爸妈陪着我,托着沉重的行囊,来到了那个我要生活4年的校园,临别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对我影响甚远,他说:大学最重要的是要让一个人脱胎换骨。望着远去的出租车,我一遍遍的回味这句意味深远的话,我要脱胎换骨!

开学不久我便发现,这个所谓的轻化工程专业,全国都没几个学校开设,出路嘛,也就是化工厂之类的企业。所以很快,我就开始思索未来的路,但当时非常单纯,而且毕竟还是学生,没有任何社会资源。从大一开始,就频繁的外出做市场调查啊什么不如狗的工作,每次赚个小钱,可以到学校不远的麦当劳吃一个“幸福牌”套餐。但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有空赚钱便没空学习,第一学期就华丽的挂掉了3门课,差一点就要被退学了。但我倒不是很在乎,自始至终都非常极端的认为学那些科目一点用都没有。

到了大二,玩的更大了!因为我们学校是服装学院,于是有一堆美女模特,我脸皮又厚,一来二去就跟模特班的同学们混熟了。慢慢的发现,这帮模特经常出去走秀,而且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模特经纪人的职业,说白了就是帮她们拉活,然后从她们身上赚点小钱(怎么听着跟另一种职业蛮像)。嗨,这不错,天天被一帮美女围绕,而且还有钱赚,得了,咱也试试这个吧!谁让我跟她们熟呢?当时幼稚的我以为这是多么简单的买卖。成天瞎忙活,电话没少打,地方没少跑,真正的买卖并没怎么做成。等等,也不完全,还是联系成了几次去其他高校表演的活动,但纯赚吆喝,费力不讨好。渐渐的,开始跟模特们越来越疏远。唉,这买卖没啥大戏了。

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没事借着其他寝室的吉他瞎弹,不知不觉的会的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大三,莫名其妙的又跟其他几个文艺青年一起组织起了一只乐队,还起了个骚到爆的名字:HONG。当时的主创人员是个吉他高手,而且创作了很多我们喜闻乐见的歌,不知不觉,一夜成名了,当然仅限于学校内。要不说那时我们是多么的单纯和幼稚,纯把创作冲动当创作才能,然后竟然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开始做起了出名的大头梦。疯狂的在各个高校演出,还跑去我们学校后面的一个酒吧开专场,整的那叫一个热闹。不过成绩嘛也还是有的,当时03年的统一冰红茶什么什么校园歌手比赛,我们好歹也有过名次。现在想想,当时搞乐队,也算是一种创业吧,但始终没找对路子,或者根本就没有路子,纯粹瞎折腾。

到了大三下半学期,开始跟我们乐队的主唱搞起了首饰生意,就是去南方倒点925银饰,然后去各个高校卖,生意还是不错的。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非典了。彻底歇菜。因为当时我们学校和中日友好医院就是一墙之隔,所以宿舍里的人们都跑光了,我独自留下来,回想这热热闹闹的几年大学时光,开始自问,我这瞎折腾几年,干啥呢?学是没上出来,挂的乱七八糟,钱也没挣几个,路都没走下去。忽然之间想起父亲的那句话,脱胎换骨。还一年就该毕业了,我脱胎换骨了吗?没有,当然没有,虽然经历了种种,但真正还是那个傻了吧唧,干啥啥不行的不靠谱的人。

独自在宿舍的时光让我想了很多,出路在哪,以后干啥,如何独立,等等等等。烦了就自己打打游戏。忽然发现唯有游戏,从我上小学之前的雅达利到当时的PS2,都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而我却仅仅把它当做是消遣和娱乐。看着旁边的39001,忽然发现机器下面的报纸上,有一条醒目的文章,网络游戏大发展,开发人员匮乏,blablabla。怎么形容呢?晴天一道霹雳使沉睡的我的内心一下子苏醒了。这个可以有!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缺乏行动力的人,于是说干就干,开始拼命上游戏制作论坛,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更是关注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真正把我的特长和爱好变成职业。

自己摸索着,开始写策划案,人生第一份策划案仅仅5页纸。就拿着这5页纸,厚着脸皮到各个公司去上门求职,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找到负责人聊聊,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没人理的。当然没人理,就一个大学都没上完的毛头小伙子嘛。几经失败,忽然的一天,看到论坛上有人发帖要招一名策划,我便发了简历过去。结果不出所料,没戏。但通过这次,倒是得到了那个业内的联系方式。

说话04年过年了,自己灰溜溜的回到保定的家,开始闭门造车,整个一个寒假自己没有出门一天,每天都要写10个小时的策划案,不明白的地方就马上上网找资料。当时父母还不知道我的学业一塌糊涂,而且早已经休学半年了。看着我如此用工,非常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寒假,一篇50多页的策划案出炉了。刚回到北京,便迫不及待的把这份策划案发给了之前的那个业内,询问是否可以有工作机会。不安的等待中,2周过去了,忽然接到了那个业内的电话:我们这里确实要招一名策划,你的策划案我看了,但我们目前有个候选人,如果下周五之前联系你,你就可以来上班了。得,本来还吃得下饭去,这个电话之后,彻底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了。幸运之神会眷顾我吗?

周五了,天气晴朗,可我内心却阴云密布,这种不知结果的等待,我想很多人都有所体会。手机响了,不是电话,是短信,我颤抖的打开手机,却已泪流满面:下周一九点来公司报道。这里,我真的要感谢这位业内,如果没有您领我进门,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虽然这么多年没有了联系,但我对您的感激却从没有消失,他就是周勇坚。

2004年2月9日,周一,我的游戏制作生涯正式拉开了帷幕。。。

留心的人恐怕已经发现,当时还有半年,我们00届才毕业,而大部分人当时还没开始找工作,所以我也算是我们那批人里面比较早落实工作的,而且还是没毕业就正式挣钱了的。这半年,很多同学们的嫉妒或者嘲讽对于我都是过眼云烟,虽然我没法毕业,也没有学位,但我相信自己有一个比别人都光明的未来。

北漂的日子



04年的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还没经历后来的洗牌,众多中小公司分布在北上广等地。就当时北京来说,大一点的像目标,金山等等,小的就更多的不计其数,反而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势态。但这个百家争鸣,含金量却不敢恭维。朋友几个,有一点经验便相继的组织起来,都想成为下一个和沪上大名鼎鼎,如日中天的陈总,陈天桥遥相呼应的北京行业老大。

我来的这个公司,也不例外。当时公司里面的一些主要开发人员,都是有点经验,从其他公司跳出来,和资方一拍即合,捣鼓出来一个新兴公司。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他们一个个都是神一样的存在着!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做过游戏!就是这么简单。而我只是一个有着一腔热血,无任何开发经验的菜鸟。可偏偏是因为我之前的那份50页的策划案,让周总对我报以很大的信任,入职第三天就跟我说,让我着手创作一个MMO休闲游戏。内容呢,就参考泡泡堂的模式。其实现在想起来,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大型MMORPG为主导,休闲为辅。但只是公司刚刚起步,步子迈的太快,反而不一定是好事。但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好机会。

开始干吧!基于我寒假的“创作经验”,这次写起来就轻松了不少,从游戏的基本面到用户交互,玩法等等一一列举。三天的时间就拿出了初稿。然后竟然让我当着公司头头脑脑们的面,把这个项目陈述一下。我可是入职没几天呢,就让我当着这么多大大的面做项目陈述,自然很紧张,说的嘛也语无伦次。但最终结果还是可以,被批准了。现在想起来,其实只要当时我弄得不是特别差,特别离谱,肯定会通过,因为上面早就决定搞一个小项目了,只是需要人手来搞罢了。而我便是这个幸运儿。

项目开始了,公司为此还从软星招了主美。这位主美也是做过仙剑等超大作的。当时的我钦佩的五体投地,决心跟这位大大好好把“革命”工作做好。

就叫他老翟吧。

自从项目真正步入正轨,我才开始慢慢体会到了游戏制作以外的,一些职场更加重要的因素,职场政治。我们这位老翟,不光管美术,而且还兼着项目经理的活,而我们俩之间混的一直都不错,我也深受他的信任。这就为后面的一些事情留下了伏笔。

在那个项目进行中,一些新的组员慢慢加入了进来,像薛红杰,和大伙混的越来越熟,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很抱团的小圈子。你这棵树越大,招来的风就自然越大。更何况那个大项目进展不是很顺利,便自然的招来了一些冷眼嫉妒。不过由于老翟的能量太大,当时还是非常罩得住的。

事情真正变得凶险起来,便是公司开始准备04年的China Joy展会。而且这事跟游戏制作没半点关系。

要知道,国内的游戏公司,什么部门说话硬?当然不是开发,至少当时不是。多么烂的游戏,只要有好的运营部门在,就还是能赚钱。于是运营部经理便自觉的肩起了展会的这份肥差。这里面事情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可以猜到油水有多大。但这位运营部经理可能当时感觉公司没啥前途,想捞一票走人,于是开了个玩笑般的预算。老总觉得贵了,便自然的找公司资历最深的,我们项目经理老翟询问意见。他看着预算表,鄙视般的笑了笑,然后对我说:“机会来了。”

机会?啥机会?当时的我能参透一点其中的奥妙,但却不敢肯定到底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两天后,老翟约自己的一个做展会的朋友,开出了一份新的预算,整整便宜了10w。

结果自然明了。

但事情还没结束,好戏才刚刚上演。

一天下午,老翟不在办公室,忽然那个运营部经理找到了我,把我拉进了一间阴森的会议室。漆黑的会议室只有我们两个人,一阵冷风从我背后吹过,外面大家聊QQ的键盘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MD没人真正干活!)。

“佳阳,”他发话了,“这次的展会,肯定是要我们运营部管的嘛,”

我一听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我按不作声,静观事态发展。

“研发部插手这件事好像不太合适吧,你去跟老翟说说,让他放手,我不会忘了你们的帮助的嘛。”

他的那双小眼睛躲在那副眼镜后面,可还是透露出了一丝狡滑。

我傻呵呵的笑了笑(真的是傻呵呵,就算是装的,也确实装的挺傻呵呵的):“这件事我一个小策划哪里知道,而且老翟也没跟我透露什么嘛,不过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个意思带到!咱们之间没问题的嘛,你的忙我肯定帮!”

我靠,我都服了自己,连眼都没眨一下竟然。不过呢,话我肯定还是带到了,而且也非常不厚道的竟然没有添油加醋。结果嘛,当然还是老翟主导了这次展会,而运营部也发誓说这件事,他们部门不会有人插手。于是稀里糊涂的,上面竟然让我,一个开发部的小策划,跟老翟一起来准备这次展会。我想干的是做游戏,不是这些鸡鸡狗狗的事情啊!

但就是这次展会,让我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转折。

04年的国庆黄金周,上海浦东国际展览中心,China Joy开幕了(貌似是第二届吧)。开幕的前一天下午,公司请的礼仪要来场地,然后由我来分配她们任务等等一些细节。当那个穿着紫色上衣,头发扎起来的女孩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不太相信世界上会有如此清秀美丽的佳人,但从那一刻起,我俩的命运便已经开始改变了。我其实也算大大咧咧,但当时,却真的羞涩的不敢去正视她的双眼,一直低着头,来叙述着工作流程。接下来的几天虽然忙忙碌碌,但也多多少少有些时间和她交流,而且还臭显的把自己的名片留给了她,但却并没有主动要她的联系方式。这是什么样的心态呢?其实想起来,多少有点自卑的,为什么?你想啊,人家一小家碧玉的上海姑娘,怎么能看得上我这五大三粗的北方大汉?所以多少没太往心里去,就当一次萍水相逢,便相忘于江湖罢了。

可回到北京以后,她却联系上了我,我自然喜出望外,便渐渐的在QQ上聊了起来,慢慢的对彼此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她那时叫我Levis哥哥,因为第一次见面,我穿了一件大兴的30块钱的Levis体恤衫。到04年年底,我们已经发展到每天休息前都要发无数短信聊天的程度。而就在那个时候,我的父母也终于知道了我休学的事实,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迫于压力,我又回到了校园,可心已经飞到了13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

“你可以陪我过生日吗?”

“当然啦,我可以飞去上海陪你。”

“我想你从现在开始就陪着我。”

“乖,等我把这该死的学上完,我一定去上海发展。”

事情的发展,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去上海陪她过生日的机票还没定,一个电话突如其来的降临了。上海Ubisoft要给我面试,职位Level Designer。这是天助我也呀!大学,大NMD大!于是就在她生日那天,我来到了长乐路常熟路那里的Ubisoft,进行了一场3个小时的面试,并顺利的拿到了这个工作。那天刚好她去拿日语二级的证书,就这样,两个青涩的人,在徐家汇的萨利亚好好的庆祝了一番。。。


上海欢迎侬



休学这事在我父母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以至于到现在,他们还是希望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拿到一个学位。

在赶赴上海之前,回了一趟保定老家,和父母促膝长谈了一个晚上。想起父亲4年前说过的那句话,大学最重要的是让一个人脱胎换骨。爸,妈,儿子虽然辜负了您的期望,但儿子可以顶天立地的说,这4年儿子真的脱胎换骨了,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一个可以自己把握自己命运,并用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让自己独立起来的男子汉了。

临走,妈妈说,儿子你走这么远去上海,对于我们来说,就跟出国了一样啊!

还真让我妈说中了。

2005年4月4日,周一,晚上7点钟,Z字头列车缓缓的驶出了北京站。看着建国门二环路上那川流不息的车流,想着那些还在这里奋斗的朋友们,我渐渐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个我生活了5年的城市,什么时候会再回来呢?

一夜无眠。

列车慢慢的停靠在上海站,而她早已经等在了这里,四处张望着我的身影。忘却了一路的疲倦,带着她来到了事先托朋友准备好的公寓,那个石门一路地铁站对面的,咖啡色的大楼里,仅仅7平米左右的一间老公房,房租400块。

接下来的几天,在她的帮助下,慢慢的安顿了下来。她什么都不嫌我,帮我准备这准备那,平时还要去学校上课,一有时间就来陪我,在我最开始的那段日子里,很了我很大的鼓舞。

怀着激动的心情,用她准备好的交通卡,乘坐着拥挤的15路,来到了常熟路长乐路的世纪商贸广场,在这里,新的一页已经渐渐翻开。周围都是刚刚步入社会,踌躇满志的同龄人,当然也有一些老外。这个新的环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做游戏应该有的氛围。

工作不紧不慢的展开了,被分配的项目是Ghost Recon的多人地图部分,在一个洋人Peter Marks的带领下,从最基本的学起,一点一滴的开始了原始积累。这里要说一下,虽然在北京有1年多的行业经验,但说实话,真正职业的开始要从这里算起,因为如何系统的把游戏做好做完,对我来说,是从Ubisoft开始的。

我们这个领导Peter Marks,是做过Halo多人部分的,在我眼中他取代了之前北京那些开发者“神”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我的眼界变得更高了。在Ubisoft混,英语是必须的,而我自从四级以后,就再也没碰过英语,一下子有些不适应,可就在那个时候一位同事的点拨,让我的英文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秘密是啥呢?其实根本不是秘密:看《Friends》。买来了全套的碟,我的她帮我借来了一个手持DVD,于是每天晚上,踢完几局实况以后,便疯狂的观赏起老友记了。

这玩意真的有用,真的!不久,便可以跟老外们有更好更深入的交流了,尤其是我们这位领导Peter。

于此同时,我和她过着幸福的单纯的生活。直到渐渐的,她的父母知道了我的存在。其实呢,她的父母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而且我为能有这样的丈母娘和老丈人,感到非常幸运。但在当时,作为她的父母,还是为她的未来考虑的很多,房子便成了一个必要条件。其实现在想想,这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换位思考,我要坐在她父母的位置上,恐怕也会有同样的要求。之所以说通情达理,是因为她们并没有说一定要无贷款之类的云云。但是,反对我们在一起还是肯定的。这年头期货都不靠谱,更何况我是啥都没有,没钱,没学历,没上海户口,连保险都是所谓的“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这样一个小伙子,怎么能说服长辈把女儿托付终身呢?万万不可能的。

但我俩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她,我当时的女友,是无条件的支持我,无条件的相信我,无条件的默默承受着一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她,值得我去付出一切!

但说归说,到底如何是好呢?我的家庭条件其实很一般,就算家长有钱,我也不希望他们帮我,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不孝。但就我自己挣得那么几个小钱,吃吃喝喝下来,啥都不剩,怎么买得起上海当时1w左右一平米的房子呢?(MD现在想想当时真便宜)

跟我有同样困惑的当然不只我一个人,就像徐肖俊,又名任饭。他是上海本地很优秀的小伙,深爱他女友,但同样没房子,同样无法逾越这条鸿沟。慢慢的,我俩成了难兄难弟,便经常讨论起这个话题。渐渐的,我们达成了共识,唯有出国一条华山路啊!但这件事谈何容易呢?论勇气,他自然高我一截,是他首先进行了尝试,并有了一些回应。这便让我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开始着手行动起来。我和我老婆当时的一段对话仍然记忆犹新:

“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这里,你会吗?”

“不,上海是最好的地方,我哪也不去。”

“真的,去比上海还好的地方。”

“我才不信呢,哼。”

在还没饿的不行的时候,我已经在她心中,画好了一张大大的饼。

欧洲在向我招手



机会永远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的,可机会却又是如此的虚无缥缈而又转瞬即逝,所以很多人在机会失去了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它逝去的不留一丝云彩。而那时的我,正如一颗刚刚探出头的种子,就等待着一场春雨的到来了。

在上海Ubisoft的那段日子里,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飞快,因为每一天都非常充实。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有这么多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还有这么多西方的设计师们,当时的我工作上是非常满足的,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去抓住每一个向大家学习取经的机会。也只有这样一步步的前进,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做出最好的游戏。这一切,冥冥中都在为不久的将来做着准备,而当时的我,已经慢慢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和洋人们的一些交流中,他们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去试一试海外的工作机会呢?可每当这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sounds impossible!而他们却有着同样的回答:Why not?为什么不呢?在他们眼里,去其他国家工作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尤其是游戏这个行业。但对于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刚刚跨世纪的中国新青年来说,确实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梦。但慢慢的自己的意识也在发生着转变,也许这件事情真的不是不可能,但从哪里入手呢?

任饭兄,记得那天下班的路上,是你激动而又自信的告诉我,英国的一家游戏公司,已经和你进行过电话面试了!而就是这个消息,给了我一搏的信心!

05年底06年初,360,ps3这一世代才刚刚开始,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来抢占先机,这便是天时。欧洲当时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扩张,而且欧洲几个国家的工作签证都相对北美要容易的多,这便是地利。游戏行业内有很多猎头,世界各地不断的把人挖来挖去,触角自然也就伸向了远东,他们的生计就是挖人成功,不管你来自哪里,只管你要往哪里去,这便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就差自己发出一个信号告诉他们,I’m available!

信号发出去不久,一家公司便也安排给我进行电话面试了。

那天晚上,她陪在我的旁边,而我紧张的等待着电话铃声的响起。他们会问什么问题,我该怎么回答,听不懂他们的话该怎么办,等等等等,自己在不断的进行着情景模拟。

9点钟刚过电话便来了,而我接起电话的那一刻,反而放松了下来。

之前准备的一些对话,一些在心中默默演练过多次的叙述,以及对方提出的一些问题都对答如流,英文水平从来没这么高过。忽然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一名临场发挥型选手。最后的时候,还跟电话那边的英国人聊起了曼联和纽卡斯尔,这反而更加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第一次只通过话筒的英文面试,出乎意料的顺利!

那一夜,我无法入睡。

第二天的邮箱里,一封来信让我更加不知所措,他们要我到英国去进行第二轮面试!这,这,这也太快了吧!而第二秒钟,我却有点慌了,因为我还没有护照这种东西。因为我还没彻底退学,我的户口还在北京服装学院,要办护照,北京之行是在所难免了。

当天下午,请假,买票。当天晚上,北上!

父母第二天也闻讯陪我来到了学校,向系里阐明来意之后,却被告知只能办退学然后户口打会原籍,不能在北京办理护照。唉,谁让我当时没好好上大学,在系里名声实在太差,如今又用此等目的来央求各位大老爷,自然是没什么好结果的。在那些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眼里,当时的我究竟是一种什么形象我不得而知,但对于他们,我心里反而有种莫名的无奈。就这样,06年5月,彻底跟北京服装学院说再见了。

又过了将近一个月,我的护照终于拿到手了。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机会永远是转瞬即逝。那个英国公司再也没有了下文。但这次经历并没有让我气馁,因为我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06年的夏天是属于足球的,天天熬夜看球之余,我在不停的发着简历,浏览着各个公司的招聘职位。稀里糊涂的联系到了一个猎头,名叫Adrian。没过多久,便帮我联系到了德国的一家小公司,这位Adrian是非常负责的人,帮我跑前跑后,帮了我不少的忙。

电话面试是必然的,我也没有了第一次的那种紧张和不安,反而多了一份从容。这个德国公司非常的谨慎,前前后后电话面试了4次,而且其中还做了一次关卡设计的测试。现在想想其实那个测试内容非常简单,就是用一周时间,按照CS里dust2的layout,做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张图。当时的我对这一关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几乎所有午休和下班之后的时间都花在了这张图上。

首先选定主题为都市,警察出生点做成一条戒严的马路,通出去的大路便是一个街心的广场。再向前左转的下坡做成地下铁的入口,正上面的室内结构是一个shopping mall的样子,旁边爆破点是一个银行。匪徒的出生点那里做成一个停车场,和另一条马路连接。

麻烦的是要重现dust2的比例,我测量了无数的原图数据,在纸上做了无数手算换算,以至于后来有人路过我的座位,趁我不在的时候,在那张纸上写下了一句让我苦笑不得的话:

“你在算圆周率吗?”

总之,一切进行顺利,我也渐渐的看到了通往欧洲的道路。不出所料,一天晚上刚看完世界杯的比赛,电话响了,Adrian高兴的通知我,德国那边给offer了!Level Design职位,月薪3000欧,包去欧洲的机票和签证费。劳工证办理完毕后就入职,定于11月1日。

当时放下电话,我呆坐在床上,激动的不能自已,第一个打电话给她,告诉她我没有辜负她的希望,我成功了!我真的做到了!!!而电话那边的她,早已泣不成声。

德国黑森林



沪上夏末的风是湿漉漉,吹在脸上格外清新。两个人漫步在中山公园的绿地上,畅想着,憧憬着。。。“你不会出了国赚了钱就不要我了吧?”她傻傻的看着我,撅着小嘴嘟囔着。“傻瓜,怎么会呢?我要出国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在一起,然后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嘛!放心吧,等我一安顿下来,就回来和你结婚然后带你一起走。”她会心的笑了。

我们在一起的这段时光,她承受了很多很多,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让她透不过气来,但却又从未动摇过。她是那么坚强,又如此的勇敢,把她的希望和爱统统给了我。双鱼座的她,只相信爱情,对物质却从来都不在乎。而她的父母,之前虽然一直反对我们在一起,但其实也并没有万般阻挠。他们还是非常尊重我老婆的选择的。作为长辈,曾经的担心不是没有必要,而我的努力恰恰证明给他们看,我是有能力让他们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的。

that's all it matters!

临别上海,我第一次去她家见她的父母。当天老两口忙忙碌碌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很少喝酒的我也主动的拿起了酒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她的父母,感觉还是蛮亲切的。朴实的老两口不停的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钱该花就花别亏待了自己,等等等等。我不停的点头应着,心里也感到万分的宽慰。

风雨之后,彩虹果然绚烂。

第二天,她送我到虹桥机场,多么希望时间可以慢下来,哪怕多给我10分钟,不,哪怕1分钟也好。我们相互依偎在公车站台上,有说不完的话。最后看着她依依不舍,不停转过头来看着我,慢慢的踏上回市区的公交车,不停的在透过窗户向我招手的那一刻,往事再一次涌上心头,想起那7平米的老公房里,她忙忙碌碌的帮我打扫房间,想起熙熙攘攘的人民广场上,两个人背对背坐着聊天到霓虹灯亮起,想起她生日那天,我跑到淮海路百盛买了500块的一块手表,送到她手上时她眼角幸福的喜悦,这一幕又一幕让我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夺眶而出。

老婆,我爱你。

直到几个小时后回到保定的老家,我才渐渐平静下来。看到翘首期盼的父母,我轻声的说:“爸,妈,我回来了。”而这次相聚又注定是那么的短暂。自从去北京上大学开始,每年都只有很少的时间陪在父母身旁,儿子不孝啊。在家的这些天,天天跟母亲聊天,把这几年没说的话全补上了,可还是觉得不够,怎么可能够呢?儿子在外面这么多年,让爸妈有多少的担心和不安啊。但是,儿子真正的长大成人了,真正可以担起生活的重任了,爸妈,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培养,没有我的今天。爸妈,您二老请放心,儿子会好好照顾好自己,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2006年10月31日,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我第一次踏上了欧洲大陆。

公司的人很早就等在了机场,简单寒暄后便上了车,开向了斯图加特南部100多公里的VS-Villingen。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远处黑压压的一片便是传说中的德国黑森林了,这里的“黑”虽然真正说的,是一种深绿色,但给我的第一印象却真的是“黑”森林。一路的疲倦并没有让我有任何的困意,和司机一直聊啊聊,从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到中国的污染问题。不知不觉的,便进入了Villingen这座小镇。说它是小镇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地图上搜索一下)。而且时间也已不早,寒冷的秋风吹动着地上的落叶,街上不见一个人影。

寒,真的寒。

车停在了一个大洋房门前,抬头看去,3层高,几盏窗户还亮着悠悠的灯火,原来这是一个家庭旅馆,里面多多少少也有10几间睡房。而我在欧洲的第一夜,将在这里度过。

告别司机,看着不大的房间,忽然发现这里既没网络,电话也没开通,楼底下更是没有人值班。忽然一阵强烈的孤独感涌上心头,与世隔绝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冲到楼下去,看到一个一头白发的德国老太太正安详的看着报纸,微笑的走进她,心想你一定得会说英文啊!“早上好夫人,我昨晚很晚才到,我想用下房间里的电话,您可以帮我开通吗?”我试着说的很慢,怕她听不太懂,或更确切的说,是怕她听不太懂我说的英文。

老太太顿了顿,忽然反应过来,用浓重德语口音的英文告诉我说,没问题,然后让我小等了一下,进屋捣鼓了些什么,然后说好了,可以用了。简单谢过便冲上楼去,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电话卡,开始给国内报平安。

这可是离开家以后第一次给国内打电话!那边的妈妈早就急坏了,这么久都没电话,也不知道我到底安全到达了没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我这次是万里。给老婆的电话也是同一个反应,上来就责怪我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报平安。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人生地不熟的,何况公用电话上的字咱也看不懂,本以为酒店的电话至少可以用,谁知偏偏又判断错误了!

电话打好,洗洗涮涮之后,便已经早上8点半多了。昨晚司机告诉过我,只要出门右转,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公司,这对于我这个活地图来说,易如反掌。当然,关键还是小镇不大,也没什么路可以走错。

不到9点钟,我已经到达了公司。和我想象的差不太多,之前就知道是个小公司,2层楼的办公面积,也只有仅仅30多个人罢了。

老板很准时的出现在公司门口,原来这里的老板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简单寒暄之后,便带领我去各个房间介绍同事。程序部门,一群东欧人外加一个塞浦路斯小哥,美术部门更是全欧洲大杂烩外加一个印度人,到了设计部门,德国人多起来了,但我说的多也仅仅3个而已,其他成员从美国,到英国,到俄罗斯,再到我,中国。等等,谁是我的头呢?不好意思,暂时还没有设计部的头。小公司就这样,不可能强求它达到大公司的管理水平,爱谁谁吧,反正有我一个饭碗就知足了。

电脑早已经准备好,在一个美国小伙旁边,他叫Greg。(有趣的是,他后来跑到上海麻辣马去了,也不知道这个公司之前闹倒闭度过难关了没有,也不知道Greg是否还在那里公司里。)看他的脸,就知道是一特单纯特腼腆的小伙子,我小心翼翼的问他,都在做什么?或者说,我该做什么呢?他耐心的给我看引擎,把要做的关卡的列表拿出来说,你自己选一关做吧!

唉,没正规管理就是乱。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公司当时做的就是一个类似CS的多人对战射击游戏,没有什么华丽的单人部分。于是对于关卡设计来说,无非就是去做一些多人对战地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面试的时候给我的测试的题目是那个鸟样子。总之,开干就是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欧洲工作的第一天,除了跟大伙混混脸熟以外,貌似我一直在本子上画图,太有效率了!

为了帮我尽快熟悉环境,Greg中午带我去当地一家越南人餐厅吃饭,因为那里有不少黑在德国的中国同胞。一进门,两个中国面孔的服务员看到我一下子有些不适应,因为这么小的一个地方,谁跟谁都认识,哪里又蹦出来了一张华人脸?后来慢慢了解到,这两个华人一个是在德国上学上不下去了,另一个是黑了十几年,期间从来没回过国的。

都不容易。他们俩的事我们回头再说。

这个公司虽然小,但像我前面所说,雇员哪里来的都有,都算是不折不扣的“硬盘”。那么这些硬盘晚上干吗呢?拼谁攒的片子多吗?当然不是。而是聚在公司的一个活动室,天天party,夜夜狂欢。其实公司为我们想的蛮周到的,活动室300平米的样子,游戏机应有尽有,还别出心裁的放了一张兵乓球桌,德国人也好这口?

没过几天,我时差倒的差不多了,便也加入了他们硬盘队伍,也就是因为如此,内心那强烈的孤独感才算渐渐消失,也慢慢融入了他们这个硬盘小社会。但欢笑之余,她的脸庞却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离别不过数日,却已觉时隔数年,不知现在的她,过得还好吗?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