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英雄使命”: VR的产业级杀手应用就靠电影了

发表于2017-04-05
评论0 2.6k浏览


天不会黑了,别指望杀手级应用了

几天前我们在分析IMXA的第一家洛杉矶VR影院时,提出一个“杀手级产业应用”的概念——用整个大众刚需产业对一项技术的应用来推动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那么未来VR电影会不会成为产业级杀手应用呢。

互联网给予我们的认知,一项技术的迅速普及,往往建立在一款杀手级硬件或者应用上,比如iPhone之于移动互联网,或者支付宝之于电商。随着互联网的进化、瞬间覆盖各行各业的产品级的“杀手应用”概念,似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成为过去。这或许是虚拟现实行业一直出不来所谓杀手级应用的原因——针对各行各业开发和创建的应用场景日益垂直和精分,VR教育的“杀手”干不掉VR健康的需求,酷爱耍Tilt Brush的艺术家也未必会喜欢爆款的“ReboRecall”游戏。

WIFI信号覆盖的疆域已经没有“天黑”,在一个永远盯住各种size屏的“无法合眼”的时代,“杀手”们或者匿迹或者隐形。
VR媒体Roadtovr的主编Ben Lang在采访业内几大VR公司的高管时,在谈及如何看待VR杀手应用的话题上,索尼PlayStation Magic Lab主管Richard Marks说:

“VR这个媒介太广大,不会只有1个杀手级应用,每个应用方向都有可能出现一个杀手级应用。我不太相信杀手级应用,我相信会有一批“英雄级应用”,他们会带领VR走进大众市场。”


好莱坞的“英雄使命”

不知道Richard Marks的同僚,Sony 影业的Jake Zim是否关注到前者在年初说的这番话。总之在正举行的年度拉斯维加斯CinemaCon展会的虚拟现实高峰论坛上,这位索尼影业的高级VP认为,VR的成功,要“始于故事始于剧本创作”(It starts with story, and it starts with writing)。

我们昨天在关于这届CinemaCon的一篇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美国院线和好莱坞大厂,在针对包括票房窗口期、以及VR能不能挽救日益衰退的传统票房上,都存在着很大争议和分歧。然而反过来,在“电影是否也同样可以促进和发展VR”的话题上,院线和大厂们倒是想法一致,论坛的发言者们普遍认为:VR的全部潜力只能靠好莱坞的IP来挖掘和推广普及。



Jake Zim不仅认为很快就会有制片人和编剧专为VR创作故事,而且还拿索尼的《捉鬼敢死队》(Ghostbusters )VR体验来说事。这部翻拍经典的大银幕版虽然被影迷骂得半死,但是第一人称的VR体验却口碑不错,毕竟原著的粉丝们可以戴上“质子武器”背包亲手“驱鬼”了。话说能像Jake Zim这么举例的还是勇气可嘉。类似的例子还有最近IN2拿来说的迪斯尼大片《美女也野兽》,大银幕版如何看在赫敏的面子上我就不忍心再黑了,同样第一人称的VR体验是妥妥地没毛病。迪斯尼在VR上也是智勇双全的。

一直以来IN2经常被问及VR在哪些行业更有前景这类问题,目前看来,电影还是有希望成为VR的“杀手级产业应用”。不过好莱坞也很实际,不会盲目地让VR在电影生产中迈的步子过大,Jake Zim表示:因为目前vr电影体验尚无商业模式,影业公司对VR作品的投入预算不会很多,能有多少预算制作什么作品,还得看院线和制片方的合作方式。

一句话又把球踢回去了:VR电影体验目前不挣钱,花钱做完全是为了铺宣发,制片方出了IP,院线你们看着办。
这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解读:目前的VR电影市场还没那么大,有几个业内翘楚级的工作室差不多就能满足需求,如果跟前年的VR硬件和游戏公司一样,一下子上来一大批创业工作室,估计好莱坞和院线也一时半会儿养不活那么多——虽然刚嚷嚷过VR的成功要靠电影带。但是电影首先是买卖,而且是套路买卖。


院线要玩大的

大厂在VR上算是表完了态。院线也不能含糊。除了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说过,院线对于目前VR设备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以及环境布局和赢利模式种种困惑之外。负责环球影业市场创意营销内容的执行副总裁Austin Barker认为,如果我们把影院当成娱乐终极体验,那么VR电影院就不能是观众们在家里也能体验的设施了。无论在物理空间中移动还是坐着的VR体验,都不能是随便在家就能实现的。

以环球为自己的新片《木乃伊》制作的带动感座椅的VR体验为例,Barker认为“这个动感座椅解释了一切,这是观众们为什么会去影院体验VR的原因,因为他们家里没这样的椅子。”

最近因为试水VR影院被电影行业普遍关注的Imax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Imax企业发展和影院运营高级VP David Campbell透露,Imax目前正在为自己的VR影院和其他场所的线下体验中心测试VR设备,包括更加高端的头显、动感座椅和触觉背心。


这些肯定不是观众在家里能体验的设备。看起来“要搞跟家庭VR体验不一样的事情”成了院线们的共识。毕竟老盯着利用票房窗口期来“碾压”流媒体大平台的想法,连好莱坞大厂这关都够呛过得去。利用电影IP,玩大型多人互动的VR电影体验还是正经靠谱的做法。

与好莱坞的VR电影制作预算不能养活太多的VR电影工作室相反,院线这个大型高端大气上档次的“VR影院设备”倒是能开发出一个专业级的硬件市场。这给那些一窝蜂去做头显和蛋椅的硬件厂商又多了一条生路。


后记

好莱坞的意思是,不管VR本身能不能成气候,反正电影产业肯定能成为这项技术的“杀手级产业应用”。不扯那么技术含量的事情,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IP都握在制片厂手里。而解救院线日益冷清的“稻草”不能是家用的那些VR头显和电脑、手机。必须是家里没有的设备。相应的内容自然也就不会是我们在Oculus和其他VR内容平台上花十来块钱看的吧。

想象一下,作为哈利波特的粉丝,你让我花几十块钱跟其他粉丝组队体验一下骑扫把的魁地奇球赛,或者杀死一条龙。这丸药广大粉丝还是会服的。

不唯电影,其他行业同理,各有各的应用刚需,各自想辙。不能什么都指着刚起步的VR帮着各行各位搞定一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VR,更像是一种基础技术,解决好设备笨重、眩晕、分辨率差和其他种种属于技术本身的事情是VR行业的使命,而涉及各行各业的应用还得交给各自去办。这个意义上说,高速公路给铺好了,至于开什么车省油高效,怎么走才不堵车那都不归马路管了。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