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造火箭的游戏程序员不是好的AI设计师

发表于2018-10-22
评论0 2.3k浏览


两个玩火箭的游戏爱好者,在这个时刻仿佛灵魂相通。


上周我们报道了一则新闻,说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呼吁各家游戏开发商能更加重视汽车平台,并希望大家能一起为特斯拉制作一些独立的原创游戏。


是的你没看错,给汽车制作原创游戏。而且马斯克身体力行,最近就在特斯拉旗下三款车型的新固件里,内置了4款经典游戏。


当时我们写这个事儿的时候,第一句是“科技大佬不忘初心”。有评论在下面纳闷说,怎么就初心了呢?难道马斯克是游戏起家的?


还真是。


不过在继续讲马斯克之前,先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另一位大佬,他的人生,也曾从游戏领域跨界玩到科技界。与马斯克那段没什么人知道的游戏生涯比起来,这位还是个游戏大佬。


他的名字叫约翰·卡马克。


“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话用在约翰·卡马克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



仰望星空的孩子们长大了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发回的这则宣言,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在那个年代,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少年儿童们来说,无尽太空的魅力难以抵挡,太空望远镜和航天器模型,是每一个家庭儿童房内必备的玩具。


 

这群小正太中,有人后来成为了真正的宇航精英。更多的人则从事了和航天事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但依然没有忘却那一份深藏在心底深处的情怀。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时年5岁)在功成名就之后,就通过投资创办私人航天公司“蓝色起源”,试图在茫茫太空中开启个人事业的第二春。


这群仰望星空的孩子们,还有人后来从事了一份当时根本不存在的职业——电子游戏设计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现代3D图形技术之神——约翰·卡马克。


 


 “神”在哪里?


在很多从3D图形加速时代一路走来的FPS玩家看来,卡马克宛如神一般的存在。


生于德克萨斯州的卡马克与许多电脑天才一样,从小就对电脑和程序设计充满狂热,中学时期的卡马克对《创世纪》和《巫术》等游戏痴迷不已,他刚开始制作的几个基于Apple II的小游戏都在模仿《创世纪》。同时,他也是一位不愿意循规蹈矩的天才,中途放弃了在密苏里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机会,和几个小伙伴组建了一家名为id Software的小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5年,卡马克的《毁灭战士》带来了多边形打造的沉浸式3D世界,Z轴制造的景深感融入到整个游戏进程之中。当怪物们如潮水般从“屏幕深处”向玩家面前涌来的那一刻,FPS的模式和玩法就已经被定格。


1996年的《雷神之锤》全力支持当时还属鸡肋的3D加速卡,从而在本质上改变了游戏和PC硬件业界的发展轨迹,让游戏成了PC硬件性能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第一推动力。1999年的《雷神之锤3》所带来的id Tech 3引擎,包含了复式纹理贴图、全场景动态光照渲染、复杂多边形模型、粒子系统等等一系列在当时极为超前的技术卖点,它开启了PC硬件史上空前惨烈的大混战,也为日后十几年的游戏图形设计师们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


《使命召唤》系列使用的引擎依然是基于20多年前id Tech 3引擎的魔改版


上帝花了6天创造了这个世界,而约翰·卡马克则用6款游戏创造了个人电脑的3D世界。



一个做游戏的,咋就上天了?


很多游戏爱好者都知道“做游戏的卡马克后来去做了火箭”这个典故,却很少知道具体细节。他之所以投身了航天事业,从游戏挣来的钱很多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个人爱好,与不断尝试新领域的个人性格有关。


而且还有时代的进程。


在开发游戏和引擎取得成功后,丰厚的引擎授权费用,不仅让卡马克年纪轻轻就登上了《财富》杂志的富豪榜,也让id Software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小型公司。


当时卡马克为了花掉手里的钱,曾一口气购入了法拉利的全部在售型号。即便如此,那些排队打款的游戏厂商们,依然让卡马克个人账户上的天文数字有增无减。


法拉利爱好者时代的卡神还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


从后来卡马克的个人经历来看,我们知道他很不喜欢固守单一领域,游戏虽然挣钱,卡马克却在想着尝试体验点别的。这个时候,美国航天事业的风向变化,让他找到了寻找新乐子的途径。


这个就属于时代的进程了。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政府对太空探索领域的投入就在逐年减少。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政府开始引入民间资本。1984年,国会通过《商业太空发射法案》,允许私人发射火箭,并且要求NASA提供业务支持,鼓励民间爱好者开展相关活动。由此,美国航天事业开启了“官冷民热”的新时代。


1997年,德州的 “太空先驱基金会”发起了一项名为“便宜上天”的挑战赛。这则消息让卡马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亲自招募了三个靠谱的爱好者后,名字相当唬人的“犰狳航空”成立了。


作为一个大男孩,卡马克在亲手设计工作室Logo时也不忘卖萌



编程好手思路广,玩起火箭花样多


完全自学从零开始的卡马克,很快做出了试作型火箭。外形虽然看起来传统,设计思路却很激进。毕竟卡马克曾在游戏行业取得过开创性进展,他似乎认为在航空行业,也能靠超前的设计理念获得成功。


 

试作型火箭采用液体发动机,而不是火箭入门者们普遍使用的固体燃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环境下,难度很高。


工作室车间内景


这枚火箭没有安装用来调整姿态的尾翼,取而代之的三个矢量喷口,通过陀螺仪实时调整喷气角度和力道,从而维持飞行平衡。

 


除了要能够飞起来,卡马克设想的火箭还需要能够自主返回,这个机能连NASA都搞不定。


过于复杂的结构,给火箭的稳定性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果然不出所料,在接下来犰狳航空参加的比赛中,卡马克接连迎来了这样的结果——

 

渣也不剩了……



先发射一枚“火锅”上去


虽然嘴上不服输,但卡马克也知道按照目前的进度,自己在有生之年是无法赢得任何航天赛事的。


2006年,X大赛杯更名为月球登陆挑战赛,其主办方也变更为了NASA,目的更加务实的——并不是要平民百姓们重现登月壮举,而是鼓励大众创造可以在月球地表环境中实现短距飞行的航天器,参赛者的产品将有机会在未来真正的登月任务中使用。


为此,NASA修改了比赛规则,对航天器滞空性能和自主降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恰恰正是犰狳航空的强项。


于是卡马克干脆推翻了原有的设计,带来了一个形似粤式火锅的怪物。新飞船的主体就是四个焊接在金属支干上的铝制燃料罐。


携带的易燃易爆物很多,炸起来的视觉效果自然绝对过瘾……


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卡马克终于打造出了两架飞船——“像素号”和“纹素号”。它们的命名,也体现出了卡马克身为一名游戏设计师的本色。虽然这对姊妹飞船,均为在最后的降落阶段因为丧失重心坠毁,但犰狳航空借此向世人展示了自身在民用航天引擎领域的实力。他们很快就得到了NASA的廉价火箭推进剂研究合同,连显卡巨头Nvidia也用一张两百万美元的支票,表达了对这群飞天狂人们的敬意。


Nvidia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引擎上打上他们的Logo


胜利就在眼前,为了梦想,卡马克在主持id Tech 5(Rage)引擎开发后完全放弃了游戏业务。并且要求团队中的十几位同仁们辞掉原有的工作,由自己来为他们发放两倍于原有薪水的全职工资。


2008年10月24日,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机场,卡马克的新玩具——MOD号以一套行云流水般的飞行起降动作,夺得了登月挑战赛第一阶段的冠军。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它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改良版的“火锅”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能


在接下来的09登月挑战赛中,MOD号顺利完成了规定动作,降落时只偏离预定着陆点10米, 获得了第二名,50万美元的奖金让整个团队欢欣鼓舞。



在MOD号取得胜利之后,卡马克依然没有忘记飞向宇宙的使命。2010年,他们开始了代号为Stig的可回收式小型高速火箭项目。


和此前那些外形古怪的航天器相比,Stig看起来更像是一枚真正意义上的火箭了


在2012年的试飞中,Stig达到了82公里的高度,末端飞行速度已经接近两倍音速。按照这样的研发速度,犰狳航空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内,似乎可以实现冲出大气层的野望。



然而,卡马克突然决定不玩了……


2013年,卡马克突然宣布犰狳航空进入“休眠状态”,开始处理资产和设备。这个消息让人意外不已。


有人说卡马克把自己的钱都给烧没了,已经做不下去了,而事实并非如此。除了有企业赞助、政府合同等收入外,根据火箭联盟的统计,无论从成品角度、发射次数还是成功率来看,犰狳航空都是同期所有独立火箭小组中最会省钱的一个——这完全得益于卡马克长期倡导的精益化小型团队管理思路。


说白了,卡马克去做火箭,图的也压根不是收益,而是在不同领域获得全新的体验。尝试到位即可,毕竟再下一步,重型运载火箭是国家层面的力量才能玩得起的东西。而卡马克之所以移情别恋,也是因为他又发现了可以满足好奇心的新玩具。


卡马克在试用虚拟现实设备Oculus Rift原型机


当时在得知犰狳航空被关停后,马斯克也通过推特@了一下暂时在家赋闲的卡马克——“别回去做游戏了,来和我一起玩火箭吧!”


马斯克在推特上向卡马克请教重型火箭回收思路,这一刻两位曾经的游戏爱好者仿佛灵魂相通


尽管二人早已是美国科技界的大咖,但彼此之间居然素未谋面。为了能够成功的撩到自己崇拜已久的老大哥,马斯克居然在给卡马克的留言中直接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导致接下来电话被一千六百多万粉丝们打爆……


由于骚扰电话太多,马斯克只能换了新手机


是的,马斯克不仅是一名游戏迷,而且在投身IT业之前,他的确做过游戏。


在小马12岁的时候(1984年),他就开发出了一款名为《星际激光炮》的“打飞机”游戏,并且以5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家用电脑与办公科技》杂志。



在特斯拉问世之后,不忘初心的马斯克招募了大批游戏设计师,要把游戏装入电动跑车的中控大屏之中,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对于再一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卡马克来说,接过马斯克的橄榄枝实在是一举两得,游戏火箭两不误。吃瓜群众们情不自禁的喊出了这样三个字——


“在一起!”



然而搞笑片中的温馨场面并未出现,沉思良久之后,卡马克决定婉拒这位神交已久的老弟的好意。


卡马克一直都钟情于带领小团队披荆斩棘的感觉。马斯克这边的Space X拥有庞大的体量,显然不是自己的菜。就连自己创造的id Software公司,也让卡马克觉得太过臃肿了。所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公司,加入了当时仅有四人的Oculus创业团队。



不过后来,卡马克所选择的虚拟现实新兴产业,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直到今天,他期盼已久的“VR拐点”仍未到来,其行业前景依然不够明朗。随着Oculus被脸书收购,大企业工作氛围和管理模式让这位技术弄潮儿十分不爽。


还好,现在大神又入坑了人工智能,这让他再次找到了探索的激情。特别能创造、特别能折腾还特别聪明的卡大神,正在追寻着实现下一次人生翻转的机遇。



少年如风,翻转人生


“忘记中年危机吧,想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辜负这美好的时代! ”

——《DOOM启示录》


不固守于单一领域的气魄,勇于尝试的个人理念,一生相随的开拓精神,让即将步入知命的卡马克依然散发着锋锐、通透的迷人气质。恍惚之间,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位在斗室中用代码编写游戏引擎,实现人生奇迹的少年。


从游戏到科技事业,从事业到游戏,这些人站在世界的前端,以年轻的游戏文化和黑科技加持,让极客这一群体更酷。


这种翻转的人生,已经不止一次在热爱游戏的玩家群体中上演。这或许是因为,那些从小热爱游戏的人,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与好感。这种特质,会让他们乐于接受改变,追求不一样的人生。就像玩游戏一般,攻克了生活的这一关,下一关,自己就会变得更好更强大。


当一个人突破自己的“甜蜜区”,迎接新的挑战,撕掉固有的认知标签,就能发现更赞的自己。那么当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也开始翻转,开始求变,将会产生迸发出怎样巨大的能量呢? 


特别是,对一个“老品牌”来说。


正如劲霸男装,过去这个品牌给人的印象或许是“过于成熟以至于老气”。但近期,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三十八年专注以茄克领先的商务休闲男装品牌,在历经时光积淀后,今年秋冬带着鲜明的态度主张而来,以“翻转”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焕新生活季活动,是对男性品质生活的进阶倡导,与时俱进探索精英男士生活方式,灼见他们背后的进取拼搏、超凡型格。


10月19日劲霸男装更在成都太古里,以一场前卫的快闪行为艺术,传递出品牌的翻转态度。


12位模特以灰色西装搭配高领毛衣,饰演精英型男,头戴VR眼镜变为游戏玩家。



或紧握方向盘感受赛车游戏的激情:



或高举棒球棍体验棒球赛的激烈:



或手持长柄伞领略体感舞蹈的优雅:



这次快闪活动以夸张的艺术的形式,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织。其中传递出的翻转理念,也可视为是对自身的一次革新,象征着打破预设,突破自我,以更时尚化、年轻化的姿态向未来。


那么,你做好准备“翻转”发现更赞的自己了吗?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