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的美国电子游戏,游戏行业被迫整顿,改变了一代人!

发表于2018-09-13
评论0 3.6k浏览

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这次恐怖袭击,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个被誉为“决定二十一世纪走向”的大事件不仅彻底改变了国际地缘政治的发展,也对美国人民的三观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正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会让当年的灾难游戏《绝体绝命都市4》胎死腹中,911事件对文化娱乐产业的影响也不可避免。17年来,美国公众舆论经历了很多变化,这种变化也同样反映到了文化作品里。从最初的避讳,到后来的“狂欢”,都能看到游戏对大众的应激与适应方式。

避嫌

9/11当天在电视上反复播出的“飞机撞楼”画面,不断刺激着每一个美国人的心灵,仿佛末日已经来临。

伤痛敏感时期的大众传媒除了新闻报道以外,均小心翼翼地避免刺激到观众的心理。首当其冲的是广播业,近150首在曲名、歌词中涉及到“爆炸”、“炸弹”字眼的歌曲被全部禁播,一些名曲也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被封杀行列之中,其中包括有尼尔·戴蒙的爱国歌曲《阿美尼亚》、约翰·列侬唱响和平与希望的“Imagine”,就连乡村民谣“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也莫名其妙的被列入了黑名单。

这次大规模袭击事件,让一个游戏人彻夜不眠,他就是《潜龙谍影》系列之父小岛秀夫,甚至一度考虑用辞职来避免公司的公众形象受损。

当年倾注个人全部心血和Konami财力打造的《潜龙谍影:自由之子》(MGS2),已经在袭击发生前夕完成了全部的开发和造势活动,公司上下都对新作的热卖充满信心,索尼方面更是视MGS2为PS2软件阵营的定海神针。

然而911的发生,却让MGS2变成了一根与美国主流舆论有所冲突的作品(MGS系列虽然是日本游戏但美国是他们的重要市场。),比如说:

游戏中将美国现任总统描述为“受操纵的傀儡”,背后运转国家的是一个名为“爱国者”的影子社团。

大反派居然还当过前任总统。卸任后的他不去靠出书和演讲四处骗钱,而是组建了一个名为“自由之子”的恐怖组织,要推翻美利坚的现存体制。

更不要说游戏还有更加“出格”的内容:在游戏尾声,水下机动要塞“玄武”(Arsenal Gear)的AI发生了错乱,这个宛如魔鬼鱼般的巨型怪物直接朝曼哈顿冲去,沿途毁掉了包括世贸双塔、自由女神像在内的几乎全部的曼哈顿地标性建筑物。

让劫后余生的美国玩家欣赏这样的画面,岂不是自绝于人民?

结果,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问卷之后,小岛秀夫在保证故事基本连贯性的前提下,将可能对美国玩家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的要素统统删去,而作为“重灾区”的大结局,自然在自家剪刀手的作用下变得支离破碎。

在正式版中,当“玄武”穿过维拉扎诺大桥的画面结束之后,就立刻就跳跃到了林肯纪念堂的楼顶(最终Boss战)。当时很多玩家怀疑自家的PS2激光头是不是出现了故障,导致一大段动画没有读出来……

不仅仅是谨小慎微的日本公司,就连一向以叛经离道为安身立命之本的Rockstar,也在9/11事件之后迅速对即将发售的GTA3进行了一番自我和谐。

我们都知道本作的开放世界——“自由城”是以纽约作为原型,考虑到对观众情绪的影响,原先类似NYPD(纽约警署)的蓝白色警车,被迅速更改为了黑白色。

在关卡设置上,原先一个开固定翼飞机撞击躲藏在高楼中的腐败政客的任务,被直接删除。一系列以街头恐怖活动为主题的蓝色支线任务,也被改成了帮派之间的黑吃黑。许多游戏工作室也抓紧时间自查自纠,避免作品中出现可能导致玩家不当联想的敏感内容。

《红色警戒2》的这张原定封面在9/11事件后就被废弃不用了

从“战五渣”到地狱恶魔的恐怖分子

传统阿拉伯头巾、深陷的眼窝、黑白相间的胡子、消瘦的面庞、一身长袍,外加一把AK-47步枪将这一形象背后所代表的全体阿拉伯人等同于“恐怖分子”,这成为了9/11事件后美国文化界的某种政治正确。

1997年电影《与魔鬼同行》把一个恐怖分子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的角色,这种人设自从9/11事件后就很少见到了再也看不到了

此前整个90年代美国人对“恐怖分子”的理解,并不是后来这种形象。在汤姆·克兰西的几部反恐题材小说作品中,《爱国者游戏》里面的反派是到美国来寻仇的北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燃眉追击》中干坏事的是南美毒枭。

《真实的谎言》中,中东恐怖分子仅仅只是用丰富多彩自杀活动来取悦观众的笑料罢了

在电子游戏领域,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趋势。在90年代后期风靡网吧的《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中,恐怖分子的人设也充满了“国际视野”。南太平洋岛屿上的游击队、中非洲的黑大叔、带着伏特加上阵的毛子、K粉打仗两不误的南美游击队……至于阿拉伯怪蜀黍们,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曼哈顿的两声巨响,一切都改变了,恐惧感迅速让民众改变了看法。无论是新闻、宣传还是来自媒体的暗示,都将全体阿拉伯人的形象与“恐怖分子”之间划上等号,美国对外干涉也成为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正义行为。

在一些小成本游戏中,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2004年发售的FPS游戏《逃犯猎手:反恐战争》(原名“美国十大通缉犯”),就是这种复仇情绪的典型体现。游戏中玩家要扮演一个名叫Jake Seaver的秘密特工,辗转于美国本土和中东地区,将包括萨达姆、拉登(对,都是真名实姓)在内的大坏蛋们统统击毙。

尽管这款游戏的素质相当低下,澳大利亚CNET网站给出的评价是“犹如8位机时代的音效、糟糕的玩法,唯一让人’震惊’的东西就是突破承受力底线的画面。”不过这款游戏居然在美国还拥有了一票铁杆玩家,同其他媒体给出的超低评分不同的是,这款作品在Gamespy还获得了71分的成绩。

以血腥为卖点的《夺命邮差》(Postal)系列,历来是游戏历史上 “臭名昭著”的代名词,然而2003年的二代却因为一个设定而获得了追捧,因为玩家终于可以虐杀“奥萨马”了。

在一些此类游戏中,所有的中东裔杂兵都长着同样的脸……

“猎杀本·拉登”的狂欢

在《闪点行动:红河》这部游戏刚刚面世不到一个月之后(2011年5月1日),双手沾满无数无辜者鲜血的恐怖大亨本·拉登,就被海豹部队击毙了,美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时代广场的巨型液晶屏播放了被红叉叉掉的拉登头像,几乎每份报纸的头条都是拉登的死讯。媒体评价这是自希特勒之后近70年来,美国人第一次为了一个人的死而欣喜若狂——包括被小布什总统多次称为“小希特勒”的萨达姆也没有享受过如此“殊荣”。

游戏业自然也加入到了这场全面狂欢之中:就在拉登被击毙三天之后,来自纽约的一家公司带来了世界上第一款以杀死拉登为主题的FPS游戏——《Kuma战争第107集:奥萨马2011》。

这游戏之所以有像电视剧一样的序号,是因为2004年发售的这款游戏一直在以“反恐战争”为主题不断更新任务包。包括美军攻占坎大哈、费卢杰之战、抓捕萨达姆等真实事件,都有对应的关卡,还有以伊朗、墨西哥、塞拉利昂为背景的虚构任务。

这个“刺杀本·拉登”的新关卡一经放出,公司服务器立刻被挤爆,虽然这游戏的素质……

《Kuma战争第107集:奥萨马2011》游戏截图

面对玩家们的褒奖,Kuma Reality首席内容官凯斯·哈珀还表示:

“《Kuma战争》已经记录了反恐战争过往的辉煌时刻,它是一个完全开放且永远也不会有结尾的游戏”

结语

十七年后的今天,被认为和9/11有关的政权已被碾碎,此后美国本土也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大规模恐袭活动,表面上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中东局势成了一团乱麻,真正的恐怖组织持续做大,“反恐战争”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

自美国启动阿富汗撤军计划以来,极端组织已经占领了一半以上的领土。就在前几天,他们居然敢在伊拉克进行这种操作了:

或许就像“Kuma战争”官方表态的那样,这个游戏以后还会出很多集。但在现实中,我们希望有生之年不会再看到这样的惨剧。毕竟我们也不知道恐怖分子下一个攻击目标是哪里。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