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中的基洛夫空艇:实际军事性能如何?

发表于2018-09-01
评论0 7.9k浏览

 “Kirov Reporting”


  对于熟悉《红警》系列的玩家,这声音就像是胜利的号角,对于忽视防空的对手,基洛夫将成为它们的梦魇,在游戏中,无论多么坚固的建筑,基洛夫都可以在几秒内将其夷为平地。




《红警OL手游》中的基洛夫空艇


  巨大的威力、庞大的体格,还有它别具特色的鲨鱼嘴涂装,都让基洛夫空艇成了《红警》系列的象征。甚至连在《红警OL手游》的预告片中,基洛夫也像名片一样高调现身——它本身就是这种武器影响力的一个有趣例证。


***


  事实上,“基洛夫”也是人类征服天空梦想的一部分。为此,在19世纪后半期,发明者们走上了两条迥异的道路:其中之一,是建造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它们的原理是把动力转化成升力,由此诞生了各式各样的飞机;另一种飞行器比空气更轻,其借助的是气囊中的氢气,其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庞大的飞艇就是其中代表。


  就像自然界中的物种竞争一样,在征服蓝天的过程中,这两种飞行器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不仅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飞艇一直遥遥领先:在1880年代,它们便已经可以克服风力的影响,在高空飞行几十公里——至于飞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要等到1908年之后。



19世纪末期的飞艇,它们在飞机问世前几十年便征服了天空


  在飞艇建造领域,走在最前列的是德国人,围绕这段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先驱——齐柏林伯爵——一位执着而严厉的工程师。



费迪南·冯·齐柏林——飞艇设计领域最知名的先驱


  和早年出现的飞艇不同,齐柏林的产品不仅拥有金属制造的骨架,其表面还有一层铝合金外壳,其内部则被划分为许多个隔间,每个隔间都有一个大型的气囊。通过这种改进,飞艇变得更为坚固了,另外,即使某个位置出现破损,其它的气囊也是完好的,这可以保证飞艇有足够的浮力安全着陆。



齐柏林飞艇的结构,其内部有合金骨架撑起,从而提高了飞艇的安全性



一艘软式飞艇在遭遇强风时的景象,此时其艇身会出现扭曲,从而陷入危险


  为运载更多的乘客和货物,齐柏林飞艇的体格也极为庞大,其长度超过120米,飞过时的景象堪称遮天蔽日。但随着国际局势恶化,人们的敬畏最终变成了畏惧:既然它们可以携带货物和乘客从一个国家飞往另一个国家;在战争中,这些货物也可以变成炸弹,将城市和乡村化为废墟。



1910年代,飞翔在欧洲城市上空的飞艇



飞艇上运载的观光乘客


  一位观看过飞艇表演的人后来写道:


  “突然我意识到,如此庞大的事物不是人间该有的,它们就像是翱翔的巨龙。不久,敬畏就变成了厌恶,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毫无人道的残忍行径。”


  虽然齐柏林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但他有时必须向现实妥协:他设计的飞艇成本高昂,这很快让企业陷入了经营危机。德国军队很快插手进来,在他们看来,飞艇还是一种理想的攻击性武器。


  1912年,德军的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曾自信地写道:


  “我们的任务是不断地、全力以赴地改进它。 此外,我们还必须制定飞艇作战的战略和战术……以求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摧垮敌军。”


***


  后来,他们确实这样做了。一战中,德国人率先将飞艇投入战场,随后,它们成了这场战争的象征。1914年、战争爆发后不久,它们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前线——这些飞艇分别隶属于德国的海军和陆军。


  德国飞艇的第一次行动发生在1914年8月5日深夜,当时,它们携带炸弹攻击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不久之后,这些庞然大物也出现在了东线,在东普鲁士,一艘飞艇在俄军第110步兵团的露营地投下炸弹,导致18名官兵当场丧命。


  不过,由于前线的目标稀疏,它们并非每次出动都能收获战果。不久后,德国便将目光对准了那些“更稳妥”的目标,比如大城市的工厂、火车站,以及居民密集区。由于地处后方,这些区域几乎不设防,另外,通过袭击这些目标,德国人希望能以较低的代价瘫痪敌人的军事工业,或是摧垮民众的士气。



1914年的德国宣传明信片:陆军在飞艇轰炸的掩护下攻克安特卫普


  从1914年8月开始,德军先后将目标对准了比利时和法国的城市。1915年初,德军飞艇部队进行了一次更为大胆的尝试——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他们飞艇越过北海,在英国本土投下炸弹——这也是数百年来,战火第一次蔓延到了英格兰。


  在对英国的行动中,德国飞艇通常会从西部边境的基地起飞,然后算准时间,在夜幕降临时抵达英国境内,接着,它们会利用城市的灯光作为导航点接近目标,在扔下搭载的危险货物之后掉头东飞,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国内。



轰炸伦敦的齐柏林飞艇


  虽然受技术条件限制,这些飞艇一次空袭只能投下大约1吨炸弹,造成破坏相对有限,但无可否认,它们却打击了对手的士气,并让政府不断承受着公众的抨击。对一战早期的飞机来说,即便它们能在夜间冒险升到高空,也缺乏能击毁飞艇的武器:早期飞机只能携带小口径步枪或是机枪,这些武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飞艇上撕开几个弹孔而已。


  一战之初,协约国一直在研究对抗飞艇的战术,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很多幼稚的观点,比如飞艇不过是超大号的、充了气的膀胱,为此,有人试图用利刃划开飞艇的外皮,让氢气迅速泄露;或是用两架飞机牵引钢索,将目标截成两段。


  当然,这些做法注定不能成功。直到1915年夏天,英国的空勤人员才靠凌空投掷小型炸弹取得了一次成功,此外,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少得可怜的高射炮,或是期望天气骤变让敌人无功而返。


***


  但在1916年,情况开始变化。在这一年,英国为战斗机装备了特制的机枪弹链,其中一部分子弹填充了炸药,可以将飞艇外壳炸开,导致其中的高纯度氢气泄露,随后,燃烧弹会其点燃,进而引爆整个飞艇。


  不过与此同时,德军也推出了他们的新武器,这就是被称为“超级齐柏林”的L-30系列。它的长度达到了198米,几乎与一座大型体育场相当,内部填充了5.5万立方米的氢气。


  L-30由6部引擎驱动,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3公里,是早期飞艇的至少1.5倍。理想状态下,该飞艇可以安装10挺机枪,或是最多7.6吨炸弹——当然,这要根据天气、任务的性质和防御的严密程度决定。



L-30型,它又被称为“超级齐柏林”

  在L-30上,最令乘员欢迎的是它的升限:即使携带一部分炸弹,它仍然能爬升到3000米——在当时,极少有战斗机能爬升到这一水平。


  在L-30系列入役后不就,德国飞艇便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击:在1916年9月12日,12艘海军飞艇和4艘陆军飞艇共同出动,朝着伦敦上空飞去。而在另一边,英国飞行员也在严阵以待。对于敌人拥有的新式武器,英国人和德国人都一无所知。


  虽然德国人集结了史无前例的空中舰队,但这支舰队注定不会全身而退。第一艘接近伦敦的是海军飞艇LZ-98,当该艇开始投弹并四下扫射时,一位21岁的英国飞行员威廉·罗宾逊正驾驶着黑色双翼机不断接近,他的飞机恰好装备了最新式的高爆子弹,但对LZ-98来说幸运的是,附近刚好有一大片云朵,利用后者的掩护,它及时摆脱了战斗机的追踪。


  罗宾逊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时,他看到一艘飞艇正从北面逼近伦敦。这是德国陆军的SL-11,齐柏林的竞争对手——舒特-兰茨公司(Schutte-Lanz)推出的新产品——在投弹后不久,该艇发现子弹在周围呼啸,这是罗宾逊在开火。在一个漂亮的俯冲之后,罗宾逊从飞艇下方绕过,然后重新拉起、转向发动了第二次攻击。



反映罗宾逊击落SL-11号的油画


  但SL-11看上去依旧完好无损,罗宾逊被迫改变了战术,朝飞艇的尾部打光了一整个弹鼓的子弹。这时,SL-11突然开始发光,火焰瞬间蔓延到了充满氢气的船体内。接着,这艘德国飞艇挣扎了一会,开始向地面垂直坠落,并像火炬般照亮了整个黑夜。


  在早些时候逃离的LZ-98号上,所有艇员都在歇斯底里地喊叫——他们发现当地上空腾起了一个硕大的火球,就像圣经中描绘的天火降临。有类似恐惧情绪的不只有他们,事实上,周围有6名飞艇指挥官都看到了这种情况,它们只能扔下炸弹掉头逃命。


  在地面,上百万伦敦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几乎在SL-11化作火球的同时,地面爆发出阵阵欢呼,连汽车和火车都鸣响汽笛向这次胜利致意。一位亲历者写道:“伦敦仿佛突然迎来了一个比新年还隆重的节日。”


***


  毫无疑问,英国人找到了雪耻的手段。但德军并不会轻易放弃,蛰伏3周之后,12艘飞艇再度出击。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其中8艘老旧的飞艇将前去轰炸守备松懈的英国中部,新服役的4艘L-30型则直奔伦敦而去,同时,德军任命了一名老练的指挥官:他就是参与过10多次轰炸的老兵——海因里希·马蒂(Heinrich Mathy)。



海因里希·马蒂


  尽管准备周密,但这次行动却成了德国飞艇部队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它也预示了战争后半段这些庞然大物的命运。其中一艘——L-30,出发后不久就遭遇了导航问题,最终,只有三艘“超级齐柏林”抵达了目标区域。


  作为L-31号飞艇的指挥官,马蒂采取了一种大胆的战术,他利用降落伞照明弹眩晕了沿途的高射炮阵地,然后从防备松懈的伦敦南郊、顺着铁路线的反光进入了目标区,然而,他却未能把炸弹投到市中心,而是只摧毁了几栋民房。随后,借着雾气的掩护,马蒂驾驶飞艇从东北方逃逸。


  其它飞艇则没有那么幸运,L-33号的表现几乎和马蒂一样大胆,但在撤退规划上有失妥当:在行动中,它几乎直奔目标而去,但就在投弹之后不久,几乎30部探照灯同时对准了它,高射炮火呼啸而至,L-33号的艇员发现,飞艇正从3000米高度急速下落。



被德国艇员自毁后的L-33号残骸


  为恢复高度,德国人开始扔掉一切:机枪、弹药、甚至是衣服和鞋,最终,他们只是勉强保全了性命:在迫降之后,他们以几乎赤裸的状态,被一名骑自行车的英国警察生擒。


  就在L-33号迫降时,它的姐妹艇L-32也陷入了危险中。虽然该艇在投弹后侥幸躲过了高射炮的弹幕,但在爬升过程中,它却遭到了英国战斗机的进攻。



彩绘:被击落的L-32


  这次,英国飞行员朝一个隔舱了集中射击30发子弹,瞬间,L-32就像汽油罐一样燃烧起来,烈焰升腾了数个小时。最终,人们从它的残骸内拖出了21具烧得无法辨认的尸体。


  这次战斗也充当着一个标志,在争夺夜空的战斗中,德军的优势开始消散,然而,他们仍然将赌注寄托了更新的型号上,这种飞艇也被称为“高空型(High Climber)”,尽管不无新颖之处,但它们的技术潜力也被挖掘到了极限。


  按照设计,在投掷掉全部炸弹后,“高空型”可以爬升到6000米以上,从而凭借升限优势摆脱战斗机的拦截。


  但为实现这些指标,“高空型”几乎抛却了一切冗余的重量:它拆除了一个发动机,将载弹量减少了一半,甚至连乘员的操作空间都被压缩到了极限。第一艘“高空型”后来被命名为L-42,该艇在轰炸英国的行动中爬升到了6300米。


  对这一高度,英国人无能为力,但对艇员来说,高空作战也成了一种严峻考验,因为在这里,环境达到了人类承受的极限。



“高空型”的模型图,其艇身全部涂黑以保证隐蔽


  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氧气稀薄,一旦爬升到4000米以上,乘员就会产生高原反应,此时,他们会耳鸣、头晕和头痛,如果时间超过4个小时,他们就会心跳加速、恶心和呕吐,出于虚弱,有些人甚至只能躺在操纵舱里。


  为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乘员都配发了一瓶压缩氧气,但由于工艺原始,这些氧气经常被杂质污染,导致使用它的人感到恶心。另一个问题在于寒冷,一旦进入夜间,高空中的温度会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由于飞艇上没有暖气系统,此时,乘员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厚重的衣物,不仅如此,低温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故障:窗户破裂、方向舵和电线失灵,甚至罗盘也会被冻结。不仅如此,高空飞行还会导致轰炸精度下降,有时,炸弹甚至会偏离目标10多公里。



  这些改进都无法扭转德国飞艇部队的劣势——在一战末期,英国巡逻机已经可以在4000米高度巡航,不仅如此,它们的航程也在增加,甚至可以前往德国海岸、在飞艇升空后不久展开攻击。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只能将飞艇调走,转而派往守备相对松懈的地区,至于空袭英国的任务则交给了新服役的远程轰炸机。1918年8月,德国飞艇进行了最后一次对英国的轰炸,但这次轰炸以惨败告终,甚至飞艇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也在行动中毙命。


***


  但即使如此,军用飞艇的故事却并未完结。在历史上,常常存在一种现象:这就是某些技术虽然被证明已经过时,但在保守人士的坚持下,它们的生命依旧被强行延续。对国家和军队来说,飞艇不仅是一种武器和运输工具,同时还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哪怕它们的价值微乎其微,都会被工程师们挖掘到极限。


  虽然在一战结束后,德国被禁止拥有和生产军用飞艇,但这种武器依然在战胜国的军队中存在。而在1920年代,美国军队则更进一步,探讨了一种极具创意的可能性。他们试图让飞艇变成一种类似航空母舰的存在——即飞行的空军基地。


  在20世纪20年代末,相关的创意从图纸走向了工厂。与海上的航空母舰一样,这些飞艇的任务就是侦察海洋并搜寻敌方的主力舰队。不仅如此,这些空中航母的速度还更快,能达到每小时110公里以上。


  这两艘飞艇——“阿克伦”号(Akron)和“梅肯”号(Macon)赶在大萧条到来前建造完成,并采用了一战时期的经典设计——它有着和齐柏林飞艇类似的刚性表皮,但内部填充的不是氢气,而是无法燃烧的氦气,另外,它们的长度达到了238米。



“阿克伦”号飞艇——人类历史上唯一的“空天母舰”


  但其最引人瞩目之处莫过于它们携带的飞机,这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轻型双翼战斗机,它们总共有5架,平时容纳在艇身内,并通过一个专门的吊钩系统回收和释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艘飞艇的存在,又燃起了工程师们的希望。它们的航速是航空母舰的两倍,因此可以搜索更广泛的海域,另外,由于居高临下,它们的搜索范围更是远远超过了水面舰只,携带的战斗机则进一步扩展了它,令其能及时发现来袭的敌军舰队。



“阿克伦”型飞艇搭载的轻型战斗机


  但另一方面,这些飞艇确实有与生俱来的缺点:即容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由于自身密度轻于空气,它们只能任由狂风摆布,在天气恶劣时只能停飞,相反,海军的航空母舰则根本不会受到影响。


  也正是这一点,最终断送了两艘飞艇短暂的生命。首先遇难的是“阿克伦”号,1933年4月3日,在新泽西海岸,一场强风吹袭而来,导致该艇在几秒钟内便跌落了1000英尺。面对险情,乘员决定迅速倾倒压舱水以重新获得高度,但这导致飞艇上升速度过快,最终完全失控。最后,“阿克伦”号带着全部76名乘员坠入大海,只有3人侥幸生还,1935年,“梅肯”号则在一次类似的事故中被毁,只是因为当时坠海速度更慢,才没有出现如此惨重的人员损失。


  这两次事故实际终结了飞艇的发展之路。虽然在二战期间,美国依旧用飞艇充当近海侦察平台,但这些飞艇的尺寸和地位都无法和一战时期相提并论,然而,它的庞大身躯和视觉冲击力却如此震撼,以至于根本无法从人们的记忆深处扫清。也正是因此,在另一个世界的军事竞赛中,它们注定将占据一个醒目位置。


  这个世界,就是《红色警戒》的世界。按照设定,其起源于二战中的一项秘密研究,通过它,爱因斯坦回到过去,并清除了希特勒——二战的罪魁祸首。由此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其中的科技发展程度要远高于现实,然而,世界并未因此更为和平,军备竞赛也从来没有终结。

***

  基洛夫空艇就是其中的产物,它的理念起源于德国的实验室,但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苏联。感谢这个世界的高科技,在设计师们手中,原先齐柏林飞艇的瓶颈——比如浮力、易燃和载重量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一切,最终催生了一种空中怪物,按照设定,它们装载了数千枚炸弹,其中最大的重达800公斤。连同各种设备在内,基洛夫飞艇的全重实际超过了3000吨,不仅如此,它们还安装了厚重的装甲,甚至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些,让基洛夫甚至可以单枪匹马毁灭一整个基地。


  在《红色警戒3》和《红色警戒Online》中,基洛夫的设定发生了变化,在前者中,由于苏联展开的时空穿梭实验,世界线被又一次打乱。但耐人寻味的是,基洛夫空艇却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为强悍:其装甲更为厚重,同时还安装了改进型的引擎——通过加注特殊燃料,整个飞艇会在短时间内加速,但此举也会影响飞艇的耐久和使用寿命。



  而在《红警OL手游》中,世界则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同时改变的还有游戏模式。其核心是在移动平台上大放异彩的SLG:玩家应当集聚资源,并此基础上组建部队,进行探索,夺取领土,或是与其它联盟的玩家对战。同时,玩家还需要建设好自己的基地,因为它们很可能遭到其它玩家的袭击,只有在升级城墙、建造足够的防御设施(如光棱塔)后,你才能确保后方安全无虞。


  《红警OL手游》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玩家要进行大量的决策,这些决策将影响你代表势力的命运:其中包括了兵种的搭配,比如空中单位和地面单位、装甲单位和步兵单位的比例等;另一个需要玩家关注的因素的是如何与整个“大世界”互动——比如在某个时段是选择发展自身、建设基地;还是打造军队,掠夺周边土地。同时,对于周围的玩家,玩家也可以自由决定与它们的关系,比如结盟还是敌对。


  此外,游戏中还增加了科技树系统,不同的分支将为玩家的大军赋予不同的战斗风格——这扩展了游戏的内容,赋予了玩家更多的选择权。而在整个游戏中,基洛夫也是最强大的单位之一,它可以在空指部达到30级的时候解锁,另外,它的速度更快,生存性也更强,并能给玩家带来很高的收益。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经典的存在,基洛夫的形象都被延续了下来——而且还是在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机上。



《红警OL手游》中的基洛夫空艇

***


  回到现实,飞机在如今大出风头,世人很容易忘掉飞艇也曾有过类似的辉煌。这主要是因为飞艇填充物的性质使然:氢气,充足却危险;氦气,安全但稀少,不仅如此,它们还体型庞大,易受攻击——于是,飞行胜过了漂浮,而且在已知的未来,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下去。



  但无可否认,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人们都曾神往着飞艇翱翔在天空之上的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洛夫就是它们的滥觞。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单位,而是对那些空中城堡的出色总结和慷慨赞歌,它追忆了那个将未来希望寄之于飞艇的时代,以及飞艇代表过的那些征服蓝天的雄心和野心。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