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创到改编,特效大厂ufotable发展之路
《Fate/Stay Night[Heaven’s Feel]》(后简称《FSN HF》)第一部剧场版的碟片在不久之前正式发售,相信很多观众已经一饱眼福。影片一如既往地继承了 ufotable 所制作的动画的“大片感”—— 几乎冲破屏幕的粒子特效、频繁使用的远景镜头、好莱坞大片般的调色,当然自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精彩打斗场面。
在《Fate/Grand Order》手游持续保持着超高热度的同时,动画层面上,《FSN HF》又与《Fate/Apocrypha》和《Fate/EXTRA Last Encore》一起,让“Fate”这个金字招牌一直占据着观众的视野。
而作为《FSN HF》《Fate/Zero》等出色的“Fate”动画的背后,它们的制作公司 ufotable 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家公司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在国内被称为“飞碟社”或是“飞碟桌”的 ufotable,在抱上 Type-Moon(型月)这棵摇钱树之前,是个非常小众的公司。那时候的 ufotable 与现在不同,非常喜欢制作原创作品。《双恋Alternative》《星际海盗》《校园乌托邦学美向前冲!》等早期作品均是原创作品。
但很不幸的是,这些早期作品,无论是知名度上还是碟片销量上,与后来的作品相比很难称得上是“成功”。但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为 ufotable 与型月的“结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双恋Alternative》和《星际海盗》。
《双恋Alternative》作为2004年《双恋》的续作,并没有继承前作的“优良传统”,而是对作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前作《双恋》单就类型来说,是典型的后宫作品,男主遇到一大堆双胞胎女性角色的故事。
而在ufotable笔下的《双恋Alternative》没有再选择一板一眼的叙事和烂俗的桥段,而是选择十分“疯狂”的剧情编排模式。第一话进行欺诈、第二话陈述设定、第三话讲述支线人物,每一话看似毫无逻辑,但整体看下来从原来的“后宫动画”变成了“文艺风的恋爱动画”。在后几话中,动画突然变成热血战斗风格。这样的“癫狂”几乎贯穿着整部作品,“癫狂”这个气质与 Gainax 出品的《FLCL》又不谋而合。
这样的动画大卖是不可能的,但就像《FLCL》一样,喜欢《双恋Alternative》的真喜欢,讨厌《双恋Alternative》的也是真讨厌。巧合的是,在喜欢这部作品的人里面,有个人叫做“岩上敦宏”,时任 Aniplex 的制作人,现如今已经成为了 Aniplex 的老总。
《星际海盗》这部作品在故事上没有太多的可取之处。但这部作品在摄影和特效上,已经开始有 ufotable “大片感”的雏形了,风格十分贴近现如今他们所制作的动画。
而正因为《星际海盗》的“大片感”以及《双恋Alternative》的特殊气质,让岩上敦宏说服了“型月”,坚持把剧场版《空之境界》的动画制作权交给了当时默默无闻的 ufotable,从此 ufotable 一飞冲天。
《空之境界》在未动画化之前,作为奈须蘑菇笔下的经典作品就备受读者欢迎。但就动画化的改编难度来说,丝毫不亚于西尾维新的《物语系列》。但岩上敦宏与生俱来的“赌徒”气质,让这两部作品都实现了动画化,并取得了让绝大部分日本动画望其项背的商业成就。
如果说新房昭之用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盘活了《物语系列》的冗长对话;那《空之境界》则是其原本就晦涩的语言,在 ufotable 的摄影和特效加成下,变得发人深省、引人入胜。如果把《物语系列》和《空之境界》两部称得上“商业奇迹”的共同点提取出来,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 —— 卖相。
梶浦由记的配乐与 ufotable 笔下的画面无比之契合,配合奈须蘑菇独一无二的世界塑造,让这部作品从一开头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大雨、救护车、自杀的少女等诸多元素所构成的不明所以的开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更重要的是,ufotable 高水平的摄影和特效,让画面充满了“好莱坞大片”式的观感。大量的广角镜头、人物独特的调色、无比真实的背景作画,还有几乎成为 ufotable 符号的粒子特效,这些元素放眼2007年的日本动画,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在战斗作画上,依旧保持着相当高的精细程度,无论多么快速的打斗,角色的阴影和上色、独特的摄影感均没有受到影响,依旧保持着和文戏一样的水准,这点着实难能可贵。加上本来就十分优秀的原作,《空之境界》丝毫不意外地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截止到2013年9月,《空之境界》系列七部剧场版的碟片总销量(包含 BOX)突破了100万。
经过此役,ufotable 的名字就迅速扩散,从日本国内扩散到全世界。“大片感”,也就是《空之境界》所展现出来的摄影技术和动画特效,成为了 ufotable 的招牌和名片。《空之境界》的成功也让 ufotable 与型月、Aniplex 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乎,就有了《Fate/Zero》。
Studio DEEN 所制作的《Fate/Stay Night》动画在2006年放送之后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打响了型月动画化的第一枪。随着《空之境界》剧场版的空前成功,型月和 Studio DEEN 也趁热打铁,在2010年推出了剧场版《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也就是以原作游戏“UBW”线为基础的剧场版。
但由于该剧场版在剧情编排上处理不当,作画上更是失误频出,虽在商业上依旧保持着型月固有的强势,但在口碑上已经远不如四年前的那部TV动画。
况且,若是没有《空之境界》剧场版珠玉在前,《UBW》剧场版的口碑或许有救;但实际上《空之境界》所取得口碑和商业上的双丰收,让《UBW》剧场版和其制作公司 Studio DEEN 的处境十分尴尬。“Fate”系列动画制作的机会,也顺理成章地转到了 ufotable 的手里。
在《UBW》剧场版放映的一年后,2011年10月1日,《Fate/Stay Night》的前传小说,由“爱的战士”虚渊玄所撰写的《Fate/Zero》的同名改编动画正式放送。它也拉开了 ufotable 的“Fate”时代的序幕。
这部描写第四次圣杯战争的前传小说,虽然在知名度上略逊于本传,但其对 Saber、“金闪闪”、“麻婆”等继承,打牢了观众的基础。而卫宫士郎的养父卫宫切嗣,在正传中也反复提到不免让未看过小说的观众想入非非。
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英灵,像英雄气概的“征服王”和性格柔弱的韦伯、帅气逼人的 Lancer 和机关算尽的肯尼斯、狂暴的 Berserker 和内心正义的雁夜,对了,还有“一切的错都是他的错”的远坂时臣,这些人物让故事成为一部典型的群像剧。
虚渊玄用其擅长的 “恶意”描写出了第四次圣杯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人物之间的纠葛也为作品增添了较为出色的戏剧冲突。
固然虚渊玄的故事成色较好,但在播放前观众更期待的是,ufotable 如《空之境界》般的“大片感”与融合形形色色英雄的“Fate”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会如何塑造出日本动画所少有的“波澜壮阔”。就动画呈现出的结果上看,ufotable 并没有让玩家失望。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Fate/Zero》这部作品都露出来在 Studio DEEN 的《Fate/Stay Night》中前所未见的史诗感。
Caster 的宝具释放时的巨大场面在之前的“Fate”动画中前所未见,有种观看好莱坞科幻片的错觉;Berserker 和“金闪闪”的空战,其高速的、掺和魔术的飞行战斗所呈现的观感也很别样;更别提“征服王”硬气万丈的“王之军势”,那种千军万马袭来的气势,如波澜壮阔的历史战争片一般直击观众的心灵。
不同于更强调单对单战斗的本传,《Fate/Zero》大量的巨型战斗场景让观众一饱眼福。ufotable 凭借比《空之境界》更为娴熟的大场景演出能力,博得了全球观众的好评。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另一面的“Fate”—— 充满着如其所再塑造的历史人物本该具备的“史诗感”气质。
而文戏的塑造也是不遑多让。切嗣与 Saber 理念上的矛盾、“都是时辰的错”,还有 Assassin 夜晚行动的环境塑造,这些并没有太多发挥空间的静态场景,也配合 ufotable 独特的摄影技巧和特效处理,也足够让人目不转睛。
ufotable 在《Fate/Zero》中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优势,用“大片感”再一次征服了观众,也讲自己的风格深深地印入了观众的脑海中。这样的作品,配合“Fate”这个金字招牌,作品丝毫不意外地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型月和 Aniplex 在《空之境界》之后,再一次从 ufotable 吃到了甜头,决定把《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交给他们进行再改编。与 Studio DEEN 所制作的剧场版不同,这一次 ufotable 选择了和《Fate/Zero》一样的TV动画,既然没有改编过“Fate”线,那就把“UBW”进行事无巨细地改编,让“UBW线”成为 ufotable 自己的作品。
诚然如前文所说,《Fate/Stay Night》的战斗多数为单打独斗,与《Fate/Zero》豪气万丈的大型战斗相比,有点略显小家子气。但《FSN UBW》的TV动画,再一次赢了大部分观众的肯定,还创造了诸如“腿玩年”等当年的流行词汇。动画也创造了不少经典的战斗场面,像“红A”大战 Assassin、“红A”大战 Lancer,还有“无限剑制”的全新诠释。但动画也存在着些许的节奏上的问题,“打几下唠一会”的剧情编排,让动画观感的连贯性并没有《Fate/Zero》来得顺畅。
不过,瑕不掩瑜,《FSN UBW》TV 动画依旧有非常高的完成度,还有几乎是例行公事般的“大片感”。或许是节奏上的缺点,让作品在商业上略逊《Fate/Zero》一筹,但依旧取得了大部分作品望其项背的商业成就。
除此之外,随着《Fate/Grand Order》的风靡,“Fate”动画多点开花。不过,在与 Silver Link 所制作的《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A-1 Pictures 所制作的《Fate/Apocrypha》、SHAFT所制作的《Fate/Extra Last Encore》等作品的对比中,ufotable 依旧凭借自身独特的风格以及正传的优势,依旧拥有着更为庞大的粉丝群体。
凭借着与型月的深入合作,ufotable 这几部作品所展现出来在日本动画中相当罕见的“大片感”,已经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标签和名片。这样的大片感也与不少游戏的设定相契合,或者说,有的游戏公司希望通过 ufotable 的“再诠释”,来赋予动画更多的“史诗感”,这也让 ufotable 除了型月之外,得到了更多“金主爸爸”的青睐,其中就有 BNEI 和角川集团。
作为 BNEI 的重要IP,《噬神者》凭借独特的设定和索尼平台上的共斗玩法,积累了大量的固定受众,而为了配合《噬神者 重生》(2015年10月29日)的发售, BNEI 找到了 ufotable,对《噬神者》的故事进行了动画改编,并在2015年7月进行放送。
但动画在放送期间可谓是命运多舛,不断的制作事故、每隔几话就会出来一个“特别篇”,以至于作品13话的长度本可以在一个季度播完,却延后了好几个月才完结。虽然在制作进度上作品屡出问题,让作品的完整性上大打折扣。但作品可圈可点的内容依旧很多。
最明显的莫过于作品通过 2D 手绘加特效的方式,还原了游戏中动画渲染的 3D 效果,这点在动画播出之后就受到了广泛讨论。这样的处理,在之前的动画作品中前所未见。其实就作画张数来说,《噬神者》动画并不出众,但通过这样的特效处理,一定程度了弥补了这个劣势。但也因为这个原因,动画制作出现了大量事故。虽然是好是坏每个人心中都有倾向,但就个人来说,这样独特的观感是值得肯定的。
无独有偶的是,在《噬神者》之后,J.C.STAFF 所制作的《监狱学园》、WIT STUDIO 所制作的《甲铁城卡巴内利》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这样的作画风格,通过特效来增强人物皮肤的立体感,形成一种独特的 3D 观感。虽然不能说这些作品是“效仿”《噬神者》的,但就时间线来说,《噬神者》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先驱”。
《噬神者》的制作事故并没有影响 BNEI 与 ufotable 的合作,一年后《情热传说》改编动画《情热传说X》开始放送。这并不是“传说”系列第一次和 ufotable 联姻,早在2007年,ufotable 就制作了《仙乐传说》的OVA动画。
《情热传说》因为游戏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剧情上的问题,得到了颇多的差评与非议,甚至几乎毁了整个“传说”系列。可是,游戏早已发售,已经无法进行大幅改动讨好玩家、挽救系列,那通过改编成动画来改变剧情的走势,做成IF线去进行适当的止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另外《情热传说》在时间线上的“前传作品”《狂战传说》也发售在即,也亟需宣传渠道。ufotable 因此背负了重担,“勇敢”地进行了动画的改编。
不得不承认,ufotable 独特的特效和摄影所呈现的动画与《情热传说》所缔造的“剑与魔法”的世界无比之契合。动画中的魔法看起来要比游戏更为绚丽,粒子效果的密度也与 ufotable 之前制作的动画相比更浓,尤其龙登场时的气势,与《Fate/Zero》引以为傲的大场景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观众的眼球也理所应当地被动画出色的“卖相”所吸引。
动画更大的改动是在剧情上。艾丽夏在动画中的比重不再是“假女主”,而是名副其实的女主角,这一定程度减缓了“真之仲间”所造成的影响。在故事的后期,在游戏中没有“天赋”的艾丽夏,也如愿以偿地与艾德娜进行凭依,也了却了游戏粉丝的怨念。
在《狂战传说》即将发售之际,动画也加了一些作品的内容作为《狂战传说》的补充,虽然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动画整体的叙事节奏。但也让更多人对《狂战传说》产生兴趣,减少了《情热传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ufotable 在《情热传说X》中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 用独特的风格塑造出犹胜游戏的世界、又通过对剧情的调整完成了对玩家情绪上的安抚,同时也起到了对游戏新作宣传的作用。但终究一部动画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狂战传说》的销量也证明了《情热传说》当初的打击对于“传说”系列极为致命,在本文我也不过多展开阐述了。
ufotable 在游戏改编动画领域的“专业”也让角川集团看中了他们,作为女性向知名页游《刀剑乱舞》的动画企划之一,也交由 ufotable 制作。《刀剑乱舞》的动画企划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动画工房所制作的《刀剑乱舞 花丸》《花丸》更像是女性向的“喝茶片”,人设偏可爱,故事也较为轻松;作为另一个企划,ufotable 所制作的《活击/刀剑乱舞》在人设上更为成熟,故事上也是严肃的正剧。角川集团所看中的点,自然也是 ufotable 的招牌 —— 大片感。
果不其然,ufotable 也运用更为成熟的技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帅气的人物设计、精彩的打斗场面、出色的特效演出和大量的俯拍远景镜头,这些ufotable所擅长的环节均在《活击/刀剑乱舞》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也取得了出色的商业成就,与日常系的《刀剑乱舞 花丸》一同构成了两种风格、两种趣味的《刀剑乱舞》世界。
6月4日,Aniplex 也宣布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鬼灭之刃》的动画化也交由 ufotable 进行动画化改编。ufotable 也与“大财团”集英社,走到了一起。
文章开头所提到的《FSN HF》第一部剧场版。几乎是 ufotable 的集大成者,摄影和特效不用多说,在 Lancer 与 Assassin 的对战中就显露无疑;女主角间桐樱更是美如画。但在摄影和特效这个我在文中屡次提到的五个字之外,我们总忽略 ufotable 的一点是,它对故事的掌控力。
在《FSN HF》最为明显,故事把与“UBW线”共同的剧情统统砍掉,所选择的内容都是 “HF线”独一无二的内容,这点既表达出这部剧场版服务粉丝的特质,也显露出一种对剧情掌控的自信。是的,除“摄影和特效”这五个字之外,我们常常忽略的是,ufotable 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它们的系列构成和脚本,几乎都是社内人员完成的。
我的理解,这点可能是这家公司,在经历了从小众的原创工坊到大众的改编工厂过渡之后,所留下的最后坚持。在改编作品顺风顺水、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ufotable 没有意愿也没有人手去创作商业前景未知的原创作品。
它现在的状态就像我当初写的骨头社的对立面,它不浪、它也没什么原创心,甚至动画中引以为傲的场面都是偏阴暗的。但它仍旧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对故事的把控,尽管这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几乎可以预料到,甚至决定故事最终走向都由不得自己,但每一话的内容编排,都是由 ufotable 自己进行的。
或许,这也是动画迷们这么愿意讨论知名动画公司的原因。它们就像有独立个性的人一样,充满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坚持,甚至是不同的灵魂。尽管 ufotable 的原创心早就被一个个原创的失败和一个个改编的成功所消磨殆尽,但它总有那么一点坚持让人动容。让人不得不审视这家公司,在华丽的外表(摄影和特效)下,还有那么一颗坚持的心。
ufotable 通过出色的“卖相”笼络了日本很多的大型财团 —— Aniplex、型月、万代南梦宫、角川集团、集英社;它们也用成功的风格,去影响日本动画的发展方向,不少动画都开始逐渐重视摄影和特效,与国际接轨。我也不知道在何时能看到它们自己真正想做的原创作品,但这一切终归是自己的选择。
动画归根到底还是商品,ufotable 的选择也无需苛责,没有人规定原创就必须是正确的,改编就必须是低人一等。毕竟单从 ufotable 的轨迹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