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后:游戏人的夏日回忆

发表于2018-06-22
评论0 4.3k浏览


他们在经历过那段时光后,最终都已释怀。



在几周前决定写高考相关的文章时,我稍微回忆了一下自己的高三时光。我原本以为,像我这样还算是念旧的人,应该能回忆起很多甜美或心酸的点滴,但在我费尽心思去回想过去的那段日子之后,却发现记忆好像被密封在毛玻璃罐子里一样,模糊、缺乏实感。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一周多的时间了,对于那些参加过一次甚至多次高考的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高考的态度也不断地改变。也许在大学时,他们还会思考“如果当年我多背一个单词会怎样”“如果我当年填志愿时报另一个学校会怎样”,以及“当年如果我,牵起她/他的手会怎样?”


这些纠结的假设,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学习、生活日渐繁忙,逐渐被我抛之脑后,等到又一年的高考来了,才会再被重新拿出来赏玩一番。每年一次,原本光洁的回忆也要被摩擦出痕迹。


这些划痕,是我们生活的印记。


“我的青春一片无悔”


我和李华相识是今年的事。参加工作之前,我在大学里有整整一年都在为某家游戏媒体供稿,自然也加了作者群。参加工作后,还在念高三的李华开始写东西,于是他也加入了这个群。群管理员是个年轻女孩,她并没有在这家游戏媒体任职,而是在政府机关工作,平时以作者的身份帮助群主管理群事务。


这名管理员得知李华今年要参加高考后,只要他在群里参与我们的聊天,就会第一时间将他禁言,然后严肃地教育他,督促他去学习。一来二去,即使管理员不在线,李华只要出现也会被其他群成员一致赶去背书。


新《战神》发售期间的一段批评教育


高考结束后,我有整整两天联系不到李华,当时我熬了好几天夜看E3展前发布会,直到索尼的发布会开始前,才又看到他上线。我们没头没脑扯了几句《上古卷轴6》和《最后生还者2》,然后边看E3,我边和李华聊起了他的高考。


人常说:“青春总是伴随着遗憾。”通常这句话多见于QQ空间里伤痛文学的开头,作者都是些上初二到高二的孩子。年长的人总会嘲笑这个年纪的孩子“为赋新词强说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绪的确是一个人成长中确实存在的,这些普遍存在的遗憾塑造了我们。


但是李华告诉我,“我的青春一片无悔”。


李华就读于浙江省舟山市一所重点高中——舟山中学,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自由职业者。在舟山这座城市,李华的家境还算殷实,他所在的高中,去年被评为全国百强高中,能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追求自然不局限于一本二本。舟山中学去年重点率95%,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冲着211、985去的,不过李华算个例外,他并没有把高考太看作一回事。


浙江省舟山中学


每个集体里都存在例外,李华安所在的这所学校虽然不像人们妖魔化的重点高中那样,“一天学习30小时以上”,但每天的上课时间也有14小时左右。高考的压力不能算是如山一般巨大,但也一直压在每个学生身上。作为浙江省高考改革后的第二届应届学生,李华学校里的应考生们,已经不需要像我们当年那样去选文理分科,而是可以在语数英之外自选科目。李华选的是物理、生物以及技术,其中技术不仅仅包括信息技术,还包括简单的电路与金工。


关于高考改革到底是减轻还是加重了学生的压力,未做全面调查谁也没法说得明白,但无论考核的形式如何改变,严峻的竞争局势依旧存在。两个月前,浙江省的物理选考结束,由于考试的难度相当高,李华学校里许多学生一出考场就崩溃痛哭。从那时起,李华就游离于压力之外。


很久以前,我的父母常常对我说,高考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这句话对新一代考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在那些试点区域,选考更是能在两次考试中选一个最高分作为实际成绩,这就让包括李华在内,许多第一次成绩考得不错的学生,心态更加放松。李华的父母也常对他说:“高考不过是能为你提供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高考前夜,李华在被赶出群聊后还打了一把《星际争霸2》,用的是经典神族F2A战术。


顺带一提,李华一直都在看《星际老男孩》


当然,很多学生在高考前几天到一周实际上已经不学习了,但我还是问他,第二天就要高考了,为什么还有闲心去打“星际”,他很直接地说:“因为懒得复习。”


“如果高考没考好,回想起来会后悔吗?”


“不会,反正要是让我再选择一次,还是会这样的。”


高考结束,在答案出来后,李华估了一下分,自己能达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很满意,更好的学校自己也没有奢望过。


对于李华这一代中的某些人来说,高考可能逐渐成为了人生的一个转场仪式,重要程度甚至不如中考或是小升初。


“从‘加油’到一本,我还是挺幸运的”


我和阿元的相识也颇有几分缘分。工作之后,为了方便收集选题,我把自己知乎的签名改成了“欢迎独立游戏制作者前来勾搭”。说老实话,现在看来其实有那么点像是骗子,不过改完签名没几天还真的有人来找我了。


找我的人叫谷子,是一个国产独立游戏制作人,他参与的游戏名叫《异界遗迹》,现在还在后期开发阶段,最近正在为团队缺乏美工而苦恼,不过游戏已经有可试玩的版本了。


游戏还没上架Steam,但我玩过之后觉得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有一次和谷子聊天,聊到了高考,谷子向我介绍了他们团队里的一名程序员,他就是阿元。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阿元进入社会没几年,就被谷子一伙人拉入了独立游戏开发的深坑。我想,阿元刚离开大学没多久,应该对人生中最重要的这场考试有很多感悟。


我加上阿元的QQ,礼貌性地询问了一下游戏开发进度,之后我问他毕业多久了,他告诉我,他是昨天刚毕业的。过了半晌之后他又补充说:“就像昨天刚毕业一样。”


阿元出生在江苏南通的一个普通家庭,与许多出生于世纪之交的年轻人一样,阿元的童年是在游戏的陪伴下度过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互联网游戏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开发游戏是阿元一直以来的梦想与愿望,但国内的游戏开发环境现在来说还不能称之为好,阿元所在的那家公司体量也较小,长久以来他参与的项目不过是一些换皮抄袭之作。离开这家公司之后,他决定去开发属于自己的独立游戏。


对于6年前的高考,阿元能回想起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最深刻的事有两件,第一件就是他当年在考场上的超常发挥。


阿元告诉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成绩在他们班一直处于“加油”水平——当时他们那儿对高考生的成绩是这样分类的:能上重点的、能上一本的、能上本科的、加油的。加油是个礼貌性的提法,说白了,他属于最末尾的那一类。


虽然说处于“加油阶级”,从上学以来,父母可一点都没有放松对阿元的监督。阿元小的时候,电脑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书房,阿元借着家里的电脑完成了电子游戏启蒙。他至今最喜欢的游戏是《仙剑奇侠传》,这款游戏是他从小学同学那里听来的,之后便是《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星际争霸》这RTS三连,就像那个时候的所有孩子一样——现在的孩子当然又有不同的爆款了。


有趣的是,我认识的很多独立游戏制作人,都很喜欢《仙剑奇侠传》


这样的生活到高中便结束了,因为阿元的电脑被父母拆掉了。也许是因为在应当学习的阶段适度远离了游戏,阿元高考考得很好,一下跨越了好几个阶级,从“加油”直接变成了“能上重点的”,考入苏州大学。阿元却认为这完全归功于他的人品,为证明自己人品好,阿元跟我讲了他高考时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


“高考前几个月,我买了一本游戏杂志《家用电脑与游戏》,当时上面应该有一个国产网游《神鬼传奇》的开服活动,要写什么庆祝语啊之类的,我就参加了。写了个诗,加上英文,然后藏头什么的,反正寄信的那种,寄过去就没啥反应了。高考前几天,我收到杂志编辑给我的短信,说我中奖了。高考第一天下午回家,我就收到了奖品——一台iTouch,还玩了会儿。”


工作之后,阿元还经常在年会上抽中各种各样的奖品。实际上,他工作并没有几年,中奖率却相当之高。


前段时间,毕业已经两年的阿元辞去了程序员的工作,在家专注于开发独立游戏,他所在团队的游戏预计将在两个月后登陆Steam。


《家用电脑与游戏》(已停刊)


说穿了,很多人之所以如此看重高考,不过是坚信“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一“真理”罢了。可很多时候,人的命运是不可预测的,阿元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也不会想到自己工作两年后就会离职在家。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也许过上十几年,阿元又会感叹自己“幸运地”选择了开发独立游戏?


“高考是一个游戏”


了解中国独立游戏圈的玩家,应该都知道《蜡烛人》的制作人高鸣。与之前几位游戏圈中人的高考故事相比,高鸣的故事简直就像是漫画家笔下的热血故事。


我和高鸣的相识其实颇有几分趣味,按理来说,以现在高鸣的名气,我和他在工作中有接触倒也正常,但有趣的是,这几次采访的核心都不是那款让他们闻名国内外的《蜡烛人》。


高鸣高中时就读于北师大附中,他告诉我,自己上高中时就已经决定要制作游戏,因此,整个高中时代的目标就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填志愿时也只填了这一个志愿。天不负人愿,作为一名完全不会高数,只能就读于普通班的学生,高鸣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想去的学校,之后的故事就是被人说过无数遍的毕业、工作,以及做独立游戏。


学生时代的高鸣,游戏的品位都是大幅度落后于时代的。同龄的孩子都在玩当时的次世代游戏,高鸣还在玩“上个世代”的游戏。回忆起自己玩游戏的经历,高鸣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去鼓楼附近的游戏机店换卡带玩。当时店里的人都在玩PS或是SS,他手里拿着的是一张MD卡带。


SEGA MD


高鸣说,自己当时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努力的孩子,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有过昏天黑地玩游戏,完全不问世事的时候,只不过玩得多了,渐渐地觉得玩游戏不如自己去做游戏有意思,自己也有了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的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必须要上的大学。


在高考结束十几年后,高鸣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游戏制作人,也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为人父母后,高鸣对高考这场依旧能改变命运的考试也产生了一些别的想法。


“高考是一个游戏,很难玩,但它有它的规则,是大部分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游戏。”


在为人父母后,高鸣对高考的认知的确改变了。他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高鸣小时候赶上了Game Boy火热的那几年,家境优越的孩子都能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下玩着GBA。其中有一个孩子,算是高鸣童年小团体中的孩子王,家境很好,不仅有GB可以玩,家里还有“大量高达模型”。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自然也不用高考,高鸣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失去了和他们的联系。


“现在更甚,从幼儿园开始就分道扬镳了。”


即便是这样,高鸣对高考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明的。“希望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他们没必要像我一样。”


虽然他们的爸爸是通过高考考上清华的,但人生毕竟有很多条道路。


“过去的事想不起来的话,就忘掉吧”


如果你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这3个高考故事都缺了一点东西。盛夏、青春、荷尔蒙,我没有提到的是关于异性、关于爱情的那些故事。


其实前面3位倒都有几句风花雪月的故事可说。李华喜欢的是一个学妹,但人家已经有男朋友了。阿元从初中开始喜欢一个女生,一直到了高中,那个女生对他说过的唯一一句话是:“我先去洗澡了。”而高鸣,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觉得还是“往事随风”就好。


因此,我找到了《高考恋爱100天》的主催“被炒的炒饭”来回忆一下瑰红色的青春恋歌。


《高考恋爱100天》


玩过《高考恋爱100天》的玩家应该都听说过,游戏中的50多个结局都是由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当然,在游戏发售许久之后的今天,炒饭也向我承认,其中有不少结局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那些所谓的“真实事件”也不过是自己从身边的人那里道听途说来的。


当然,在50多个结局中,有两个源于炒饭自己的高中生活。甚至《高考恋爱100天》之所以会诞生,就源于炒饭意外撞见了自己高中时的初恋女友,发现她已经身为人母,感慨之下,有了现在的企划。无论怎么说,炒饭已过而立之年,不可能永远活在有关青春的回忆里。他告诉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任职于北京某电视台的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


《高考恋爱100天》中的结局来源


“做传媒行业让我见识了很多。我之前做电视台的,虽然只是一个后期杂兵,但每天都要接触到非常多的人。这些人中比我惨的很多,出身就赢过我不少的也很多,见识的人多了,自然就觉得自己之前的那些经历不算什么了。”


有趣的事?我要求炒饭回忆一下自己高中时代有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回忆,他思考了半响告诉我,他只记得自己当时非常中二,从小学一直中二到大学毕业,直到大学毕业才被社会渐渐磨平。


反倒是一件小事他至今记忆犹新。炒饭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因为一件小事“诬陷”过一名同学,这件事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我问他,之后还和这名同学有联系吗?炒饭告诉我,上小学之后,很多幼儿园时的玩伴都不在一所学校,大家很快都断了联系。


虽然高中生活不算太理想,但炒饭还是考上了一所还算可以的大学,过去的那些遗憾倒是从另一个角度构成了如今的自己。就像他一开始从没想过制作游戏一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做一名漫画家,后来阴差阳错,半只脚踏进了独立游戏制作圈。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只是想做一个造梦人罢了。但也许,过上十几年,他又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吧。


“人是一直在变的,过去的事想不起来的话,就忘掉吧。”炒饭最后对我说,“如果当初我走了另一条路,最后七绕八绕,又绕回现在这个样子也说不定。”


《高考恋爱100天》结局50


结语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这个改变了无数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从一年超过一年的史上最严高考,到不断变换的考核方式。作为一名曾经的高考参与者,那场4年前的考试对我而言,只剩下回家路上桂花的香味以及考场外免费分发的冷饮与西瓜。


我有时候会想,那些尚未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为何会对高考如此上心。是因为对过去的时光抱有遗憾吗?还是对现在的生活有太多不满?但事实也许是,无论那些刚经历高考的孩子,还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已为人父母的制作者,抑或是为我们编织了一段有关爱情的高考梦的造梦者,他们在经历过那段时光后,最终都已释怀。


就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那句台词一样:“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还得平静地放手而去。”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