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望向宇宙:史蒂芬·霍金与流行文化

发表于2018-03-15
评论0 2.6k浏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奇性定理、黑洞辐射可能是从未听过的奇怪名词,但谈及这些理论和假说背后的物理学家,很多人应该耳熟能详——史蒂芬·霍金就是这么一位有些“矛盾”的角色。


如果要提到一名现代物理学家的名字,霍金可能是人们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形象。这确实有些奇怪,他所耕耘的理论物理太过专业,普通大众对这些知识的认知度应该极为有限。而放眼其著名的成就,像“黑洞辐射”这样还未实证的假说也尚未得到诺贝尔奖。


不过,相比那些闷声钻研的同行,霍金却是个相当有表演欲的人。他还未成名时就喜欢发表通俗演讲,常常辗转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之间,并试图借此机会普及物理理论,这反而为他触及流行文化打下了基础。


他曾略带自嘲的说道,个人残障的体态与物理学识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才使其成为了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


史蒂芬·霍金


当然,与众不同的形象只是热度兴起的契机,频繁的公众亮相,以及他独到有趣的个人想法才是经久不衰的关键。


坦诚的说,霍金提出的许多观点确实能抓住大众的眼球。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一直持保守态度,认为更具竞争力的AI将取代人类。而在美国探索频道的一档节目中,一番有趣的言论也在社交平台中广为流传:“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最终的结果可能与哥伦布踏足美洲大陆的结果相似,这对印第安人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


在接受英国ITV电视台的访问时,这名物理学家曾直言不讳的将特朗普称之为煽动者,并表示这名总统“本应没有什么号召力”。


《时间简史》一书讲述了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越来越出名的霍金收到了文化产业的诸多邀约,他逐渐成为了动画、影视、游戏、娱乐节目中的常客。一夜爆红如今已不是个别现象,但“史蒂芬·霍金”长达20余年的热度确实值得称奇。仅2001年~2017年期间,说得上名字的“霍金记录片”至少就达到了六部。 


早在1993年,霍金的全息投影就出现在《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的剧集中,与爱因斯坦、牛顿玩扑克的桥段时至如今还为人乐道,他也是全剧唯一一个以本人身份登场的角色。实际上,霍金本人是个狂热的星际迷航粉丝,为了得到演出机会,他曾找到扮演史巴克的李奥纳德·尼摩伊,并试图说服他与制作人商量,最终才得到了三分钟的亮相时间。


可想而知,对于这名认知度极高的物理学家,影视从业者没有理由不开具通行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为他们攒足噱头。以玩梗出名的《辛普森一家》,就在1999年播放的剧集中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动画形象,最后还请来了霍金本人配音。尽管这名嚷着奇怪台词的角色有着浓重的“辛普森画风”,但明白人一眼就能识得它的真身。


《辛普森一家》中的霍金形象


到了2012年,霍金参与到了热剧《生活大爆炸》的演出中,并以“本人”的身份进行了表演。两年之后上映的电影《万物理论》更是收获了业界好评,该片主要讲述了霍金早年的爱情经历以及疾患时的励志故事,饰演主角的埃迪·雷德梅尼因此还赢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


《万物理论》中扮演的霍金的埃迪·雷德梅尼


除此之外,这名物理学家与电子游戏也素有因缘。


《质量效应》中就有多处致敬史蒂芬·霍金的桥段,玩家们不仅能够找到一处名为“霍金Eta”(Hawking Eta)的星云,《质量效应3》中的一名战斗飞行员还提到,他曾在“SSV霍金”(SSV Hawking)航空母舰上工作。实际上,游戏中的一部分载具都以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领袖、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命名,霍金出现在其中并不让人意外。


更有趣的是,在1992年发行的《真·女神转生》中,故事提到了开发时空传送装置从而创造恶魔召唤程序的始作俑者——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博士,人们对他的真实身份也一直争论不休。尽管这名角色初代中已经殒命,但他在后续作品中终于揭开面纱,并被赋予了斯蒂芬(Steven) 的名字。玩家们可以在《真・女神转生IV FINAL》中窥其真身,而该角色逆天的能力以及红衣邪魅的个人形象,也让很多玩家印象深刻。


与霍金相关的游戏内容还不止这些,东方Project的缔造者ZUN甚至单独为其谱写过一首曲子,《轮椅上的宇宙未来》就出现在UN's Music Collection的第五张音乐CD中。巴西艺术家Diego Sanches表现得更为露骨,他开发了一款名为《科学格斗》(Science Kombat)的格斗游戏,这名科学家作为其中一个可选角色赫然在列。而在草蜢工作室开发的《电锯甜心》中,主角朱丽叶也曾拿史蒂芬·霍金开过玩笑。


《真·女神转生》中的Steven先生


科学家与影视、游戏等文化作品结合的噱头,无疑是一个正向反馈的过程。就像滚雪球一般,史蒂芬·霍金这个名字在流行文化中变得愈发重要。而想法,行为或风格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文化传播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极大缩短,广为流传之下,这又反向促使人们开始了解这名物理学家的本身。


由霍金所著,1988年发行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某个节点突然成为了畅销书,该作不仅被转译成多种语言,全球销量也达到了1000多万册。然而在购买这本书籍的人群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真正了解其中的物理学识。但是,客观上来看,这本书确实在大众科普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虽然霍金的名声已经广为传唱,但对他自己却有着理性而清晰的认识,在一档名为《周六夜现场》的脱口秀节目中,他坦诚自己并非“最聪明的人”。不过,尽管受到推崇的原因甚至不是学术本身,但这仍然不能阻碍他成为一名传奇的科学家。对于这位已逝的老人来说,被无尽的消费并非毫无价值,借由流行文化的影响,看似深不可测的学术,终于从府宅深院走向了街边小巷。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