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识别技术将如何发展?它的普及又有什么风险和好处?

发表于2017-09-22
评论0 1.1k浏览

苹果把iPhone X描述成“是如此的身临其境,设备本身会消失在体验之中;又是如此的智能,其能够响应你的轻触,你的声音,甚至是你的一瞥。”

设备的特色包括5.8英寸全面OLED屏,100万:1对比度,无线充电,简易导航和面部识别软件等等。FaceID功能可以“投影和分析超过3万个无形点,以创建一个你面部的精确深度图”。十分诡异吧?也许是这样。但毕竟指纹识别功能是2016年的产物,而人脸识别功能才是未来的方向,比如说三星Galaxy Note 8在苹果之前就已经纳入了这项功能。

尽管这款手机在定价上引起了争议,但也引发了关于引入大面积识别技术的更广泛讨论。手机设备脸部识别只是一个开始吗?这项技术将如何发展?它的普及又有什么风险和好处呢?映维网相信,面部识别的发展将对商业,法律执行,甚至是人们之间的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已经见怪不怪的中国人

面部识别对某些人来说是新鲜事物,但对其他人来说却已经成为重要的功能,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社会各界在实施面部识别上领先于其他国家,而西方国家要赶上则需要多年的时间。

中国政府正在使用面部识别来追踪“违法者”。比如说深圳,交通部门已经在试点人脸识别闯红灯系统。在北京,公共厕所已经安装了人脸识别技术,你需要刷脸才能取纸。

中国还在使用面部识别来验证驾驶员的身份,例如Uber等打车应用程序。另外,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开发了刷脸支付系统,消费者只需通过设备刷脸即可支付账单。

尽管这项技术早已出现,但对许多人来说,手机人脸识别功能的出现将是第一次验证我们是否喜欢这项技术的机会。《经济学人》表示:“…正如智能扬声器(如亚马逊Echo)之于语言识别,智能手机将会为面部识别做同样的事情:让消费者接受这项技术。”

这将如何发生,以及需要多长时间,仍有待观察。毕竟我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从Siri过渡到诸如Echo这样的语音识别家庭助理。

二. 凡事皆有代价

面部识别的各种应用可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无缝。基本上,面部识别可以取代目前需要密码或个人识别码等所有身份认证。

航空公司正在尝试使用面部识别来代替登机牌,而银行可以通过面部扫描来替换PIN码;有了面部识别功能之后,你将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身份认证卡片。健身房,办公室,公寓楼或其他私人俱乐部,一切都可以通过面部扫描进行认证。

面部识别功能可能是执法部门的福音,通过脸部识别来追踪犯罪分子比指纹更加容易,因为执法机构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大面积和远距离监控。但这个尺度应该怎样把控才不会引起争议,乃至人们的反对呢?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减少被抢劫的风险,你是否愿意接受无时无刻的摄像头扫描监控呢?

尽管在理论上存在争议,但面部识别潜在的其他应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当技术变得更加成熟的时候。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将能日益识别用户情绪,并相应地做出行动。

想象一下你在商店中寻找一件衬衣。如果你不喜欢,你会皱眉头。商店的面部识别系统将能够捕捉和识别这一点,并将其作为反馈。这时,商店将派出一名销售好手,带着另一款衬衣来说服你购买,又或者是定制相应的目标广告。

面部识别的应用可以比这更加亲密。心理学家和作家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做了一项研究,他对已婚夫妇在争论时的面部表情进行了编码,强调了非语言指标对于沟通伴侣情绪和一般情绪的意义。如果我们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可以被编码,这时软件就可以学习这个代码,并将其应用起来(无论是有益还是有害)。

《经济学人》观察到:“社交的基础可能会从基于信任的一系列承诺…转变为计算机对附加于面部信息的风险和奖励的计算。”

说到把信息附加到面部,你可能听说过斯坦福大学的一支团队所设计的“同性恋识别”算法。斯坦福大学团队利用这个算法对约会网站上35000多张照片进行测试,其成功率能够达到81%(比人类平均水平高20%)。一旦机器能够不在我们的控制下提取关于我们的信息,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其用于不法目的呢?

三. 直面我们的恐惧

政府管理肯定会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实施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国家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欧洲立法者已经通过了一项规则,你只能在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相关的人脸图像。

跟其他具有轻微入侵性和科幻性质的技术一样,西方国家采用面部识别可能会取决于价格和便利性。如果技术能提供大量的便利,安全或实用性,人们可能会接受一定程度的隐私损失。跟可穿戴技术和可植入物一样,面部识别也可能首先用于必需的应用或虚拟现实应用,然后再缓慢扩散到至更多的日常应用。

如果你已经预购了iPhone X或购买了Galaxy Note 8,你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先驱拓荒者。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