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四大阶段

发表于2017-08-29
评论0 1.07w浏览


之前的写的文章里,多多少少结合个人的经验,也谈到过一些跟风险相关的话题,作为PM的一项相对高阶的管理技能,今天呢,理论 实践参半,再继续探讨探讨。风险管理其实也是一个蛮大的话题,应用到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里结合互联网的行业背景,只先粗浅的说说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

说直白点儿,其实风险管理跟看病求医一样,没啥区别。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担心流感,打个预防针神马的,这叫风险预防;但是,很不幸,还是感染上了小风寒,那就得打针吃药,这叫风险应对;如果更不幸,染上了某种危险的流感病毒,这时候情况就更复杂了,可能不止个人,都牵动到国家层面出面应对,这叫风险应急,结果发现病毒的源头来自家禽,还得责令屠宰,并安抚养殖户,事后,没准儿既要总结经验教训,又要出台各种政策对家禽的圈养方式进行改革整顿,这叫风险总结。总结归纳起来,风险管理的也无非就这几个阶段:风险预防、风险应对、风险应急、风险总结。


当然,风险越早处理,损失和影响越小,最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所以预防为上;但是,不好意思,风险还是发生了,那就要想办法减缓风险的影响;再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了,那就得应急、接受、再检讨。

第一阶段:风险预防

要做好预防工作,先得做好风险识别,才能有的放矢。那我们暂时先把话题转移到如何识别风险的问题上来。结合个人的经验,也跟大家分享下有哪些更为具体的方法。

1.  业务数据。你的产品预计有多少受众的用户量,当前的系统能支撑到多少量级的用户?

2.  历史经验。曾经碰过的壁,踩过的坑。

3.  专家意见。相比于低效能的头脑风暴,我更倾向于向各个领域的骨干征求意见。相信大家也见识过一堆人一起讨论的时候,要不漫无边际,要不就沉默不语,再加上,greenhand受限于自己的经验,也提不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来。

4.  共性问题。我们身处互联网行业,那自然有这个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用户范围广、产品使用环境各异、需求变化快、版本时间短等。

5.  类似项目。其实,在互联网行业里,PM大多时候聚焦在一个业务上,这对于大家从类似项目中积累经验有着极大的帮助。即使是同一领域的不同业务,我们总也能借鉴些经验来。

6.  ...

这里不在赘述,相信大家也各自有自己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法子。

风险识别说完了,那剩下的事情就是规避风险,以及准备风险预案了。比如,前面开始提到的,冬天怕流感那就先打预防针,流感是我们识别到的风险,预防针就是规避风险了。在项目中,规避风险以及准备风险预案的例子也很多,比如:

1.  我们担心需求理解不一致、实现不符合预期,所以我们有需求评审、有方案评审、还有产品体验等各个环节

2.  我们担心产品质量不过关,所以有技术方案评审、代码走查、自测、测试验证、外团用户体验、灰度等环节

3.  我们担心需求用户不买账,所以有后台开关控制随时切换,或者准备好替代版本随时更替

4.  我们担心用户量太多,服务器压力扛不住,所以会做服务器的压力评测、扩容

5.  ...

第二阶段:风险应对

即使再缜密的规划和预防,事实上百密还是难免一疏,更何况,有的风险我们即使知道,也奈何不了,问题照样还是来了。此时,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已缓解或者抵消风险。最先想到的就是实施风险预案,比如:

1.  产品发布到外网后,用户不买账,前面提到的后台开关控制、替代版本等都是我们可选择的应对方案

2.  当发现用户量有较大增长趋势,服务器压力逼近警界线,那么选择扩容或者部分拒绝服务,也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的应对方案

3.  ...

总结起来,这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无非是:采取一定的应对方案缓解损失或者抵消损失,防止问题进一步蔓延。这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已经有风险预案的,选择合适的方案来应对;二是,没有风险预案或者虽有,但是使用的时机未到,此时,需要有相应的权宜之计,防止问题扩大化,并且能为最终解决问题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比如,服务器压力抗不住了,一时半会儿没有预先申请好的服务器用来扩容,为了避免服务器瘫痪,先拒绝部分服务,为扩容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第三阶段:风险应急

此时,风险已经发生,且已在事实上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这时怎么办呢?没辙,只能紧急应对。比如,发生了火灾且已蔓延,难以控制,此时就只能施救。比如,我们策划了一个活动,因为忽略了产品上的某个历史因素,导致购买该产品的用户,享受不到本应得到的服务,最快速的响应可能是:尽快下架这个活动,发一个事故说明,再给这些用户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安抚。

第四阶段:风险总结

风险发生了,也造成损失了,但不能白白发生了,是吧。吃一堑总要长一智,这才是学习之道。所以,末了,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把这些意料之外的风险,纳入到我们的管理计划中,想好对策,以免未来再吃亏。毕竟我们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天的经验教训,便是明天的财富。

案例分享

说了这么多,我还想再介绍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DTS音效接入”,在另外一篇文章《项目中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里也有提到,这里围绕今天的主题再换个角度聊聊。

首先,风险已经识别到。引入第三方库,而且是初次开发、未曾正式使用过的库,初次接入,无论效果表现,还是产品质量都是未知数。为此,我们预备以及采取了哪些手段来避免、缓解、以及应对呢?

一、避免招式

1.  卷入各方的定期沟通会议,及时反馈、跟进、解决项目过程中的问题。

2.  专业人士的帮助,为音质效果好坏做初步的判断和保证。

3.  专项测试,保证基础质量过关。

4.  内部体验,音质效果好坏小范围内做初次评测。

5.  开关控制,设定完工deadline,到期如果还未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标准,随时做好不上线的准备。

二、缓解/应对招式

1.   插件化,有问题,随时替包。事实上,版本灰度期间,这招我们就用上了。时值谷歌推广Android 5.0系统之际,先前的插件包在5.0系统上下载时会出现持续载入无法下载的问题,当发现问题后,立即进行了修复并且替换了插件包。

2.   逐步灰度,试探用户反馈,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3.   放低姿态,安抚用户。大概的意思就是:初次和大家见面,如有照顾不周,还请大家多多包含,有问题大家尽管提,我们逐步改善。先降低用户的预期,做好了,很容易让用户满足,有超出预期的赶脚,做不好了,用户也不会抱怨,反馈出来,我们逐步改进。

三、效果总结

12.1日的数据为例,外网来自该入口的反馈是常规入口反馈的45倍,其中正向的反馈占比80%以上,不满意的反馈以及BUG类反馈占比不到15%,而常规入口的BUG反馈占比高达60%以上,并且DTS音效还获得了当月微创新的第四名,效果相当赞!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