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人》团队新作!“五行”+“消除”如何打造沉浸式禅意对战?

发表于2021-09-26
评论0 2.9k浏览

原文链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年GWB独立游戏大奖赛开启报名以来,有很多优秀的团队和游戏来参加,今天为大家带来其中的一款作品 — 主打禅意氛围的五行对战游戏《五行游》。游戏由蜡烛人游戏工作室开发,对战方式将“五行”“消除”融合,讲究相生相克、流转变化、物极必反,在招式切磋间谋定乾坤。
 

图片

游戏宣传图



《五行游》的核心玩法在于博弈,何为博弈?对抗命运之随机是为博,智慧流转间对招是为弈。但不同于其他此类游戏,《五行游》的一招一式间禅意悠悠,让人超乎输赢,只为这刻心境。这样一款需要一些策略、一些运气,融合了“对棋”和“麻将”体验的对战游戏,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特地找到了蜡烛人游戏工作室的游戏制作人高鸣,和他聊了聊这款游戏背后的故事。


GWB独立游戏大奖赛官网地址:

https://gwb.tencent.com/awards2021
 

图片


 

一、万物之处


市面上带有五行元素的游戏并不少,但能够真正将道法精神融入游戏的细节处,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对此,我们向高鸣了解了最初立项时选用五行题材的契机。


高鸣:“‘五行’,‘相生相克’,‘物极必反’,‘中庸’,‘禅意’,‘古风’,‘水墨’——这些词中国人都知道,所以想到以五行为题并不奇怪。身为创作者,只要动了‘做点儿我们中国自己的……’这个念想,这些词就自然浮现出来了。我们可以不懂,但我们不会不知道,也无法忘记。但‘懂’和‘知道’终究还是有天壤之别。对此,不免心生叹息。”


游戏题材确立后,高鸣想起了自己多年前刚刚转型做独立游戏时创作的游戏雏形,于是就这样定下了核心玩法。


高鸣:“《五行游》的历史其实要远早于《蜡烛人》,可以追溯到七年前工作室转型之际。那时厌倦商业项目已久,游戏开发之渴望愈强,我利用业余时间将‘五行’和‘消除’揉在一起设计了一个法术对战游戏,从纸上原型开始,逐步试验推敲,最终做出了一个规则比较完善的原型——好玩,久玩不厌,吃饭等位的时候来一局对战,时间就愉快地溜走了。但当时觉得实际尚不成熟,遂将这颗种子封存起来,没有继续开发。那时他还是一个带有西方奇幻色彩、依托DND类型数值规则的小孩儿,自称《元素法师》。好在时间褪尽了他的乖张与幼稚,中华文化的内核终究在七年后他重新走到我们面前,一身素雅纯净,已忘记自己的名字。于是我们给他起了个名字——《五行游》。”


综上,《五行游》始于一个中国词汇,发于对西方游戏文化的崇拜,归于对东方文化的求索。制作者们希望通过《五行游》的设计开发过程,帮助自己和玩家更懂中国文化。至此,天时地利已定,高鸣便带着四人加两猫的团队走上了开发路。三人主司开发,一人统揽视觉,两猫负责添乱和开会占座。
 

图片

少看屏幕多看我

 

图片

此座有人


 

二、上下求索

 

在确定了题材和玩法之后,高鸣开始思索该使用什么方式将期望的体验带给玩家,最终确定采用类似棋手对弈的节奏和氛围。他认为“禅”与“棋”总是很有缘分,要想做到禅意,必须做到信息易简不易繁,画面易静不易动,声音营造意境而非传情达意。


一局对弈中,玩家的感受与“棋手”风格、招式效果、棋局策略都息息相关,高鸣和他的团队也从这些方面着手营造禅意对战氛围。


《五行游》的人物形象极具特点,给人一种雌雄莫辨、万念皆空的视觉效果。据高鸣透露,在最初确定人物美术风格时,定下的不是形象,而是颜色-白色。高鸣:“白色在《五行游》中代表着‘无’和‘空’,也象征着五行调和的稳定状态,而当五行元素具象化为法术被释放出来时,便有了各自鲜明的色彩。”


而在确定形象时,高鸣和他的团队做了很多版不同风格的尝试。高鸣:“早期我们使用过不同风格的角色形象,例如卡通身体比例的,但他们往往都是白色的,像一张白纸衬托五行的色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早期尝试-卡通身体比例



“随后,沿着‘将角色作为空白的画布’这一思路,我们将角色不再定位于‘人’,而是‘非人’或者说‘超人’。角色成为自然力量的具象化,他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需要与真人拉开距离,也应不具备明显的性别特征。于是便有了目前角色造型的雏形——细长的白色人形。”
 

图片


 

图片

人物形象雏形-细长白色人形



“最后,我们将它头上掏了一个洞,这样就彻底‘万念俱空’了。虽然尝试过在洞里填充上一些东西,但最终还是觉得‘空’是最恰当的表达。”
 

图片
图片

人物形象尝试-填充版

 

图片

人物形象终版

 


《五行游》的招式设计十分考究,甚至罕见地将“相生相克,五行流转,物极必反”等道法生动反应在招式效果上,对此,高鸣表示这是他和团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成果。


高鸣:“中国的五行概念是很深奥的——我不懂。但也可以很浅,浅到很肤浅——我不想。好在五行的概念是很朴素的,他生发于自然,凝练于思考与体悟——这一点我们能够做到。于是,当《五行游》成为了我们全力雕琢的作品,‘五行’的概念也就深植在了我们内心,并由内而外地改变了我们观察自然的方式——处处皆五行。”
 

图片

游地坛公园,发现刻在土祭坛上的火形浮雕

 

图片

雨后的车辙,我看到土可以变化为不同形态
 

图片

孩子们点起篝火,我看到“木生火”


 

图片

在内蒙游玩时,终于发现“藤”法术的真实原型


 

图片

在西贝吃饭时,确定“藤”物极必反所结的果实便是沙棘果


 

而在释放招式时,人物的动作也是高鸣和他的团队一点点尝试摸索出来的。高鸣:“近来时髦的法术施放方式是先唱首歌、跳段舞、再配合上声光电特效,然后法术才出去。我们希望施法的动作与法术的表现方式一样朴素,没有旁枝末节来干扰玩家观察和理解五行法术彼此互动的原理,所以从角色的站姿到每一个法术的施放动作,都是我们亲自摆出,并反复观察、调校出来的。
 

图片

琢磨角色的默认站姿

 

图片

在试验各种“浪”法术的动作



在策略性方面,由于有了《蜡烛人》的宝贵经验,高鸣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了一条开发法则“要提高质量,先限制数量”,并将这条法则概括为“大道至简”,严格运用在《五行游》的开发制作中。
 

图片

还为此做了一张海报



比如说在问及是否有类似于加血等场外道具时,高鸣表示在开发过程中也会被这个思路困扰,但最终秉持“大道至简”原则,还是决定舍弃。高鸣:“《五行游》希望营造对弈的体验,所以在规则复杂度方面格外克制。在开发的过程中,‘局外策略’的灵感时常会跳出来诱惑我们,但最终都被我们使用‘大道至简’的咒法一一破解了。对于《五行游》这样一款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游戏,我们会格外注重精简与留白,少想‘这样行吗?’,多问‘不这样行吗?’。”


但这样的设计并不代表玩家得不到任何局外奖励,高鸣透露会在游戏中添加一些所谓“毫无用处”的奖励品,配上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类似于一种徽章或成就。而这个设计的动机还是来源于一件团队趣事。


《五行游》在通关单机内容后,就会进入“云游四方”的无限游戏模式,在平时试玩时,高鸣和他的团队伙伴经常会沉迷其中,一玩就是很久。在这云游的过程中输输赢赢,起起伏伏,便时常会有人感叹“哎,玩了半天啥也没落着。要是能给我点奖励就好了!”


“奖励点什么呢?”高鸣笑问。


“道具什么的?比如下一局可以给我多加点血?”


“嗯……”高鸣笑而不语。


大家都明白,高鸣把持着规则的复杂度,不肯轻易妥协。


“随便奖励点儿什么都行!”


“对弈的过程就是奖励,还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呢?赢了送你一片树叶,输了给你一颗石子?”


“可以啊,哪怕给我片叶子也行啊!”


类似这样的对话他们断断续续进行过好几回。


高鸣觉得这就是缘分,是游戏自己在发声告诉他们它的诉求,于是待时机成熟,高鸣就真的加入了这样一套“完全无用”的“奖励机制”。从此,在云游四方的过程中,无论输赢,都可以有所收获,但也一无所获。
 

图片

“毫无用处”的奖励品

 

三、拨云见日


《五行游》目前已开发八个月,完工七成,预计明年就可以和玩家正式见面,届时会上线移动、PC、主机端全平台。


而在稍早的时间,《五行游》也在WeGame上做过两次PC版测试,在TapTap上做过一次手机版测试,高鸣也为我们透露了一些测试反馈:“玩家普遍欣赏玩法的创新性,诟病早期Demo的粗糙质量,期待更丰富的内容和联网对战。我们通过测试成功验证了游戏大体方向的正确性,核心玩法的趣味性。依据反馈,我们也抓紧提升游戏的质量,所以在随后的测试中,收到的玩家反馈也越来越好。”


在收到玩家反馈后,高鸣和他的团队结合自身经验和玩家意见,在现阶段也有了重点开发方向,对此,高鸣透露道:“现阶段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丰富单机关卡,以细致教学游戏规则;加入更多毫无用处的奖励品、模棱两可的话;从视听和操作的维度,继续强化‘禅’的体验;慎重考虑是否在首发版本中是否开放联网对战。”


而谈到为何参加本次GWB独立游戏大奖赛时,高鸣称:
 

参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时间节点,敦促我们更加高效、目标明确地推进游戏开发进度。我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参赛为《五行游》提前积累一些曝光和知名度,助力未来的宣发。

 

采访的最后,高鸣和他的团队也不吝分享了一些给其他独立游戏人们的经验之谈。高鸣:“实践的经验越多,越觉得自己所知的,要不然是浅显粗陋,不值一提,要不然是深奥晦涩,无从开口。”并笑称:“我深感自己所能提供的给其他独立游戏开发者的建议,不如游玩一遍《蜡烛人》所能收获的更多。”
预祝《五行游》口碑销量双赢,也祝愿蜡烛人游戏工作室有大好前程,继续为玩家带来打动人心的独立游戏。


 

  • 允许他人重新传播作品,但他人重新传播时必须在所使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用户的姓名、来源及其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并与该作品在磨坊上的原发地址建立链接
  • 可对作品重新编排、修改、节选或者以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和发布
  • 不可将作品进行商业性使用
  • 需在以作品基础上创作的演绎作品上适用相同类型的知识共享许可条款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