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内容虽然烂,但还有这样的创作者

发表于2017-08-17
评论0 738浏览
一个人的创作顶得过一个团队吗?当然是顶不过的,但……

在VR内容这一块,无论作品有多烂,但只要是完整的故事/游戏情节,背后必然是靠一整个团队在呈现。

如果你只有一个人,又手痒想试试VR创作,并不是非得凑个工作室才可以。一个人自然是抵不上一支队伍,但个人创作者可以凭借兴趣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你不亲自去做就不会享受到其中的成就感。看看VR创作者“整只橙”的故事。

枝叶轻摆,绿意萌动,这是春。

整只橙VR作品 Spring

漫天飞雪,满目白野,这是冬。

整只橙VR作品 Winter

是又脆弱又美丽的自然。

这两个VR短片从中国写生协会会长周乐生老师的水彩画作改编而来,可以看看原画对比一下:

“整只橙”用UE4引擎把它们转为3D动态作品,意境不失,更添趣味,在VeeR平台上收获一大票点击。

整只橙真名郑志忱,从事游戏美术方面的工作近十年,是一位非著名游戏艺术家。游戏和VR天然相互吸引,郑志忱一脚跨入别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无非就是换个平台。虽然VR体验还有一定缺陷,但一些市场需求还是成规模了,特别是B端。”

被问到“为什么想到做不怎么常见的中国风VR”,郑志忱先纠正我的说法:“其实水彩画是西洋画种,以前在环球数码(idmt)做的《夏》才是中国的水墨风格。”

《夏》

“反正就是那段时间正好喜欢这种东西,也没想那么多,先做个技术试验,现在想怎么加情节。其实就是一个人作品,不是啥big title。商业性的东西要求很高,也要完整性,比如做游戏就需要程序和策划,我一个人搞不了。”

工作之外,郑志忱倒腾的东西很多,青漫、儿童绘本、UE4培训课程,接下来还想试试Tilt Brush。今年30多岁的他,说起话来却有一股意外的活泼劲儿。“所以搞这么多全靠经验积累啦,没啥了不起。因为不精,只能靠多来弥补嘛。”未来可以期待郑志忱的VR儿童绘本和VR青年漫。

整只橙漫画作品

兴趣这么多,忙得过来吗?“真正的兴趣不需要开发,是天生的。特别是艺术上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特质,或者小时候成长期形成,过了成长期就定型了。”

顺其自然,乐趣最重要。几个月前郑志忱在钻研VR,现在又一心扑进漫画创作了。“我就是这么没计划性。”也不要寻思着从兴趣中挖掘什么“好处”。“我不是很接受那种一定要上进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

郑志忱顺便提到喜欢的VR作品《Henry》(就是那只小刺猬),“给动画片指了个新方向,意义类似于皮克斯早期的那个小台灯。一是沉浸式观看,二是影片还能和观众有互动,不是纯被动观看。有一点点像游戏,但主要还是讲故事,这点很有趣。”

VR的最大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我觉得最大意义是提升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层次。人最早的娱乐是文字和静态的绘画,后来有电影、动画等动态影像,然后现在和将来出现沉浸式的体验,总之精神文化方面越来越丰富了。也就是VR不会从本质上改变精神生活的内容,这几千年都是不变的,以后也不会变,但表现形式又向上提升了一个层级。精神生活对人类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精神需求慢慢的会和物质需求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随着AI的普及,物质生产的工作将慢慢被机器代替,人可以专注于精神生产方面。换句话说,在未来,人类的工作只有一种就是编辑、导演、艺术家这些,每个人都是。如果你没这方面的才华就安心享福啥也别干。这是我对未来的预测,VR既适应也推动这个变化过程。”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

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