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联手医微讯的背后:VR医疗教育是加法,而不是颠覆和取代

发表于2017-06-30
评论0 1.6k浏览

人命关天,医疗可以说是VR与各个行业应用相结合中,要求非常严谨或者说门槛较高的一个行业。另一方面,与高门槛相对应的是国内医疗行业蛋糕很大但医生培养难的尴尬局面。

6月28日,戴尔-医微讯数字医学虚拟仿真联合实验室对外展示,同时邀请上海瑞金医院模拟医学中心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共同解析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VR与医疗结合确实有很多想象空间和细分领域,比如虚拟手术培训、强化临床诊断、远程医疗、精神疾病治疗,还可以让家属及时了解病人情况,有助于构建更好的病患关系等种种可能。

目前VR医疗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瑞士公司MindMaze开发的神经康复系统MindMotion Pro——用三维动作追踪摄像机来协调大脑功能和肢体动作,已经在欧洲市场获批和上市,并且通过美国FDA批准。

该公司此前获得85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去年,印度家族集团设在瑞士的私人银行Hinduja对其注资1亿美元,使得MindMaze公司估值达到11亿美元。

然而在医微讯CEO潘耿看来,这个方向VR医疗需要长期、多资金的投入,才可能获得相关部门乃至消费者的认可。“面向C端的VR医疗前景非常广阔,但这个市场首先需要由娱乐来打开,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资本去等待。VR医疗有很多看上去很美好的概念,但医微讯还是想先落地,先从B端做起。”

VR医疗教育是切入点和做加法,但绝不是颠覆和取代

在传统医疗培训中,学生们往往是从理论学习直接过渡到临床实践。但医院制度、人命关天、患者的态度,包括高昂的实践成本(例如手术机会),导致一个合格的医生培养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和高昂资金成本。

本科医生就已经需要五年制的学习(基本都要读研及以上才能有机会进评级高一些的医院),近几年医生每年平均新增仅4.4%,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做医生。甚至当有关部门出来发表言论称中国医生普遍收入低下时遭到了群众的无情谩骂和嘲讽,这种误解也直接影响了年轻人的择业观。

因此医微讯把目光投向了VR医疗教育这个细分领域,即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加入模拟学习的环节,试图通过提供服务和内容,发挥自己价值的同时挖掘商机。

潘耿表示,“模拟医学的意义价值在于我们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不可能用病人作为练手,而很多临床医生没有机会毕业以后直接可以动手,但是中间不学也没有办法,模拟医学的概念就出现了,现在模拟医学几乎是所有的医学院和医院都在做的事情。之前那种模拟硅胶假人,可以做一些心肺复苏、穿刺的操作,这有真实的手感。但是只是硬技能的操作,没有临床化。VR的有点是可以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带来很强劲的沉浸感,这在教学当中非常重要。比如在车祸、火灾现场做心脏复苏,因为心理干扰,肯定会影响发挥。场景式学习是很重要的角度。”

此外由于目前模拟医学更多是个人学习,然而实际在手术台上讲究的是协同。以前的手术录像和教材都是主刀医生的角度解决问题,但是缺乏教导如何当好医助的内容,而VR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潘耿的介绍,VR医疗教育的优势还在于节约培训成本,通过虚拟构造训练器械、反复操作使用(现实世界不可逆)帮助医院节省资金,同时学员能够有更多模拟动手的机会。而数字化的内容具备可复制可拓展性,更有利于传播。

VR头显方面,潘耿向VRZINC透露,目前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的VR头显,主要看各家的支持力度如何。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潘耿并不认同VR与医疗结合是很多人口中颠覆式的创新。“VR医疗教育是我们的切入口,我们做加法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医疗培训,但这并不会取代临床实践。此外我们的作用是不希望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让老师没事干。老师在原来的备课基础上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内容库的知识点组成一堂课,这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的。”

 

VR医疗教育的局限和难点:回归内容

选定了方向后,医微讯开始通过之前与医院的良好对接(与多家医院合作VR手术直播),开始推广VR云教室、虚拟演播室、和实训室的服务。

在这样的服务中,医微讯实际扮演的是内容生产者角色。通过与医院沟通,提供半定制化的内容服务,来满足对方的需求。

然而这种VR医疗教育的局限在于,除了无法取代传统临床实践外,人才依旧是个大难题。首先上文提到,愿意学医、懂医的人就很少。同时还需要具备建模的技术,即在VR环境中构建逼真的医学模型。由于医学是个极其严谨的行业,在双重高要求下,制作内容所需人才紧缺。

此外教学内容本身的选取也存在门槛,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VR化。潘耿认为,“VR在力反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一些仿真材料能够实现反馈效果,VR就没必要再做一次。VR更适合去做那些平时难以获得、或者获取成本高的现实内容,比如说肾脏解剖。”

另一个难点在于,高精准度的建模成本(时间和金钱)消耗过大,这也是医微讯与戴尔合作的契机。戴尔大中华区终端解决方案高级经理孙竞进认为,VR并不是一个单打独斗,一家能通吃的行业。在合作中,戴尔通过硬件设备(工作站)以及技术优化的支持,来帮助医微讯缩短建模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戴尔进场,大厂入局的信号

硬件厂商积极入局B端市场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有的是收中介费,更多的则是想要在解决方案中顺带捆绑卖自家硬件。

戴尔作为大型PC(工作站)厂商在卖硬件之余,推广旗下高端品牌和产业布局也是计划的一环。虽然不是HTC vive、3Glasses、酷开这种头显厂商的定位,企业客户对于两者都是很好的销售服务对象,想比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重视实际效果、有利于高端设备销售。对于大部分强调效果的企业用户而言,PC VR目前是更优的选择,那么高性能的PC自然在采购范围中。

当戴尔这样的大厂入局,也意味着B端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帮助初创企业接单,比拼各家渠道和资源将会成为标配。同时如上文所述,戴尔在软硬件上都能提供很多技术支持,无论是最新的工作站提供,以及对Uinty、Unreal、Autodesk、Adobe等软件的深度优化,这些都是医微讯这样专注于内容或者服务领域的初创企业所急缺的,帮助他们减少精力的牵扯和分散。

据孙竞进介绍,目前戴尔除了医疗,还在媒体、娱乐、建筑等多个领域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进行布局,类似的联合实验室将会有四到五个。在这样的合作中,更多的希望能够与合作伙伴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自家平台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提供更完善的一整套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对于VR医疗,B、C市的细分领域有很多可能,但这一切受限于技术、硬件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接受度,医微讯也只是探索者中的一员。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越来越多类似的大厂都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开拓B端市场。那么大家都有技术、资本、商业渠道、市场推广等多方面服务时,竞争必然会变得惨烈。那么某些头显厂商能否保持先发优势,还是加入到合作中进行捆绑?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