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VR/AR孵化空间:寒冬期的“避难所”

发表于2017-01-05
评论0 834浏览

文/VR陀螺 云吞

国外VR创业圈内什么正当红?当属VR和AR开发孵化空间。这些小的枢纽使得VR和AR开发者可以分享资源、经验和人际网络。
国外VR/AR孵化空间:寒冬期的“避难所”-VR陀螺 | 一家让你对虚拟世界有想法的媒体其中一个名为Upload Collective的VR空间今年年初在旧金山设立,作为多元合作工作室和孵化器提供服务。这间工作室有Robert Scoble这样的知名创业导师坐镇,并且有来自Tony Parisi(Unity VR/AR战略主管)和Marco DeMiroz(VR Fund风投机构合伙人)的孵化器。

在伦敦,名为Realities Centre的工作空间于本月初开张。这间工作室向VR、AR和MR开发者开放,并且计划在2017年初发布孵化器项目。

“这是一个可以团结行业内所有初创企业、独立开发者和创意人才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在这里一起工作来创造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生态系统。”Realities Centre的联合创始人Thomas Gere表示。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VRBASE在两个月前成立,除了孵化器外还会在2017年春提供加速器项目。VRBASE还计划在明年初开设柏林分部,在明年底开设巴黎分部。

World VR Forum定于下个月在日内瓦开放其VR实验室,与两个合作伙伴Freestudios和Masé Studios一起为VR项目提供指导、设备和后期制作设施。

实验室的负责人Sophie Sallin告诉记者:“是时候去培养、联合瑞士音像行业的人才了,这样有助于瑞士VR产业的发展。”

上周,纽约经济发展局(NYCEDC)宣布成立美国第一个,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由市政府出资成立的VR/AR实验室。该部门拨款6百万美元用于发展和集中资源,以促进VR/AR行业更快更好的进步。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将在2017年初完成,实验室则有望在明年底开放。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工作室来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前来纽约,以此加强我们在VR/AR行业的实力,并且能够抓住未来的市场机遇。”Kate Daly,NYCEDC的副总裁告诉记者。

这些孵化空间能够让本土的初创企业有机会了解到行业内的趋势和硬件发展情况,为本地的VR/AR行业服务。而这些空间的出现是社区成熟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下一步。

“在未来,我们将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和研讨会,也会为刚入行的工作者和想要继续深造的业内人士提供课程和辅导。”Thomas Gere表示。

VR产业目前正处于“加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的“泡沫化的底谷期”。这意味着看好VR前景的人们都必须在春天来临之前熬过漫长的资本寒冬。
国外VR/AR孵化空间:寒冬期的“避难所”-VR陀螺 | 一家让你对虚拟世界有想法的媒体对于人们来说,提供和业界人士交流机会是这种孵化空间的一大优势,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些地点使用一系列昂贵的硬件设施,以此减轻开发成本。

在这些新型的孵化空间里,每月收取的会员费能够使得中心不断生存下去。作为回报,会员能够使用设备和其他的一些资源,像是绿幕工作室等。

除了这些私人的孵化空间外,YouTube在全球开设了九个YouTube Spaces,为初创团队提供包括VR资源在内的内容制作场所。这些中心对YouTube内容制作者免费开放。

David Ripert,YouTube Spaces中欧非负责人告诉记者,“能够获得VR技术支持是制作者们喜欢到Spaces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为了未来的发展在投资这些内容制作者——一旦他们的观众都拥有了VR头盔,VR内容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这些VR中心的出现表明,世界上的VR社区正在互相扶持,集中自己的资源和智慧来等待产业新的篇章。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停滞阶段,这些孵化空间也带给了会员们一种协作精神和认可感,告诉他们正在做的事是十分重要的。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

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