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画师 徐拯 教你白天与黑夜两种状态下的打光技巧
徐 拯,网络常用ID:拯-雁甲,国内资深游戏概念设计、动画概念设计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从事数字绘画10余年,先后就职金山软件、维晶科技等,现雁甲文化传播创始人、雁甲培训主讲师。
曾参与制作《暗黑血统》《反恐行动》等大型项目。写实动画风格精通,致力于创造出有张力有设计的故事性强画面。
此次分享的内容,是徐拯老师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用两幅作品去详细引导大家在白天和夜晚的情况下分别如何打光,以下整理了一些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白 天 打 光
@拯-雁甲
环境塑造
1. 云层的变化-云的密度
当环境处于阴天时,云层的密度较厚、较多,大气密度较强,水蒸气聚集。这就是小时候经常看天气预报,说多云转小雨的现象了。
而晴天,因光的照射,大气密度较小,云的密度较少,这就是小时候看天气预报,多云转晴的现象了。
2. 色调的变化-对比
当受到光照时,环境中受到光照的部分,明度一定提高,纯度因材质的不同,变化着色彩(有些纯度变的很高,有些相对提高),在阴天的图中,固有色表现居多,光照射会进一步加强对色彩的对比。
3. 暗部的变化-环境色
环境色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小环境的颜色(物体周围的颜色);第二种是大环境的颜色(天空色)。
通常处理环境色的方式是适当通过降低纯度与明度来做对比,术语:高级灰,而在一些情况下,物体会直接赋予大环境的色彩。比如:
ps:大家可能发现图2中暗部的屋顶与图1为什么处理的不符,抱歉,时间关系,没来得及按照图1的方式适当处理,sorry啦~ 大家理解 理解!
光线控制
1. 光线角度
不同的实践,会有不同的光线角度,所形成的光照效果和投影不尽相同。投影,可以提升空间与画面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红色区域房子的投影的空间表现,紫色大面积暗部对于画面的意想空间。青色面积投影的意想空间,都是光线角度不同所呈现出来提升空间,提升对比,增加想象的一种方法。这些投影暗部都是光线角度不同所产生出来的画面。
2. 光线区域
光线的切割,画面中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主体服务,切割时需注意节奏与对比。
① 光都是为主体服务的,就像大家看电视剧为什么主角都是非常醒目地在画面里,场景也一样,我们所表现的那个主体就是主角。所以光不能随便乱用,要点睛;
② 主体的切割,通常切光不要直接照亮整个主体,可以切上留下,也可以切下留上,让它保留一点神秘。
3. 光线疏密
画一张画节奏很重要,不仅是建筑的疏密节奏、大小节奏等,光也有节奏。
① 在切割时,画面中,我单独用线条提取出形状,大家可以观察到,线条的抖动。主体区域的线条抖动厉害,抖动频率高,而其它几处的线条较为平稳,这就形成了节奏对比,另外,越往远走,光的切割块面越小,这样形成空间的近大远小。
② 亮暗的节奏对比,在切割时留意画面亮暗节奏变化,是很重要的。画面中标记出亮暗的节奏变化,大家可以观察到,亮暗所形成的节奏。(ps:节奏就像走路一样,大家都是121地走路,没有人1122地走路)
调整传递
1. 边缘处理
边缘虚实,在初次切光时(合层),利用【套索工具】,大致选择光所照射的范围,这时候不用很精确,复制底层,在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 进行调整复制层的亮度即可,或曲线等工具都可以实现。
效果如下:此时边缘为硬边,缺少对比。
处理光的边缘虚实,处理虚实时需要注意两种不同的投影:
① 小物体形成的投影(物体与投影的距离近,投影较实);
② 环境中大物体形成的投影(物体与投影的距离远,投影较虚)。
选择提亮后的图层,建立蒙版选择喷枪后,擦除硬边即可。
处理效果如下:
2. 光的整理
光都是照射在物体,行走在结构上,所以当打完处理完虚实后,需要进一步处理光的照射。整理光源照射,使细节更为合理、真实。
3. 光的反射
① 当处于光源中的物体,光的反射越强,反之越弱;
② 当物体的夹角越小时,所产生的反射越弱(形成闭塞)
过程图详解
夜 晚 打 光
@拯-雁甲
以下分享夜间打光的技巧,夜间光线以人工光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造光的特性:
① 小局部,首先大家想象一下,小时候打手电筒的感觉,顺便找了一张参照图当光束打到墙面或者地面后,光的照射区域离物体较近时会呈现明显的光照区域。
那大家又会观察到,截图中这个区域为什么又没有局部照射呢?当光产生变化,距离较远时所形成的照射是没有具体轮廓的,再经过多个灯光的多次反射,形成图中的表现。
② 照射边缘处理及投影边缘处理:当用选区切割好光的区域后,边缘是比较实的,需要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或者模糊工具处理一下边缘。
除了光的处理,投影添加必不可少,因为是夜晚月光和人造光,都是顶光,所以投影在下方,添加投影后,要处理虚实, 压两边放中间,边缘记得模糊一下。
2.光的衰减与对比
① 光的照射不像太阳光,是有距离限制的,所以照射光的处理方式从由照射物体的照射处推移,慢慢渐变式的消失,整个过程不要让光消失的突然。
另外的几处小灯光,因为是照射在环境中没有与物体产生碰撞,或因为灯光很小,所以对物体产生不了影响。
② 对比,画面中灯光的大小摆放,也是要考虑的。最大灯光范围的主体旁边为什么不放置第二大面积的灯光,而是放置最小的灯光,这是为了最大和最小形成最强烈的对比,去衬托主体灯光。把次要的两张灯光,放置在画面两边,使画面的灯光形成三角构图,让画面变的更为稳固!
3.夜晚的色彩表现:
① 白天时,因为阳光比较充足,环境色通常出现在中远景及远景的地方。到了夜晚,主导颜色从固有色,变为以环境色为主导。首先是石头的变化,由白天的暖色调变为夜晚的冷色调
为了丰富色调变化,只要把颜色往紫色推移就能呈现土地的暖色调,这是因为大面积的冷色调对比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另外也看到有绿色的地面呈现在画面中,那是因为强烈的灯光对物体照射后,形成的反射,所以地面又吸收了绿色色彩,呈现出来现在的颜色。
PS:大家在画的时候,夜晚土地颜色就不要直接给土地的颜色 那样会很突兀。要考虑大环境的色彩,先降低大环境中的主导色调的饱和S,试着拉动一下色相条H向左向右拉拉看,你会得到不一样体验。
② 辅色与点缀色
画面中主要色彩是蓝色,而第二大面积的色彩是绿色 (涂装),点缀色有红棕色(土地)、黄色(物件)、细微的紫色、水的过渡青色。
这样整张图,呈现出一个丰富的色环色彩,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主要色彩占比70%,辅助色彩占比25%,各类小色彩占比5%,形成色彩块面的大小的对比。
4.过程图详解:
作 品 分 享
@拯-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