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

发表于2017-11-07
评论0 1.4k浏览

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等国内70%的VR顶尖科研机构、国字号实验室、国家创新平台相继落户这里;国家虚拟现实研究领域领军人物——赵沁平院士、张军院士、徐惠彬院士、房建成院士、北京大学汪国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山东大学陈宝权教授等领衔的国内顶尖VR科研团队扎根这里;歌尔、海尔、黑晶、金东等近50家国内外知名的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企业汇聚在这里……

  这里就是青岛市崂山区正在打造的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

  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崂山区确立打造“中国VR产业之都”,这是崂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青岛高端产业引领区的重要一环,也是崂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目前,崂山区正以国内一流的产业政策、完善的生态体系,加快推进VR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R产业不仅会成为推动崂山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也会走进百姓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助推崂山成为国内VR技术应用示范区。

  创建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今年1月20日,崂山区获国家科技部批复建设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标志着崂山区打造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工作驶入快车道。

  崂山凭什么?崂山区区长赵燕表示,结合崂山改革创新发展实际,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美丽崂山”品牌,崂山区发挥在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链接世界尖端技术与高端人才团队,打造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重点打造2个示范园区、2个中心、2个平台。即:建设虚拟现实产业、虚拟现实研发2个示范园区,构建虚拟现实国际交流、虚拟现实人才实训2个中心,搭建虚拟现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虚拟现实创投和产业基金2个平台。规划到2020年,虚拟现实领域产业规模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10亿元以上的达到5家以上、亿元以上的10家以上,虚拟现实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一院引领”,主要是依托北航青岛研究院,来引领虚拟现实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谷支撑”,主要是通过打造歌尔科技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等百万平方米的VR产业谷,促进产业集聚;“多点协同”,就是构建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创意园区为支撑的“垂直领域”载体链,形成要素完备的产业发展空间。

  激活源头创新,才能站在产业高端。崂山区副区长黄应胜介绍,从VR关键技术到应用技术领域,崂山区加快引进更多的一流科研团队、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形成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成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要素的集聚,为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崂山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保生介绍,崂山区围绕智慧产业、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5 1”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在青岛滨海大道沿线,重点布局高校院所、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形成高端研发资源聚集带;在株洲路及周边地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打造金株创业大街,形成山东半岛高端产业隆起带;依托各大高校及专业运营机构,建设了青岛国际创客社区、青岛创客大街等高端众创空间,汇聚了海尔海创汇、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等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了创业领军人才汇聚带;推进百万平方米的青岛国际创新园建设,建成虚拟现实大厦、智慧产业园、大数据云创中心、智能硬件大厦、未来网络大厦等特色楼宇群,形成“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整体布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创新创业核心区,“一区三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架构初显。

  打造全产业链的VR产业生态系统

  将VR产业作为全区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建设“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这是青岛市崂山区开启新时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端新兴产业群的先手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崂山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关键是构建了全产业链的VR产业生态系统圈,正在重点打好空间载体、创新生态、政策激励“三张牌”:

  构建坚实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空间载体。瞄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崂山区推进了青岛国际创新园、海尔云谷、海信研发中心、歌尔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点特色园区建设。目前,占地172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的歌尔青岛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建设。积极与国内外虚拟现实研发领域知名高校、院所对接,在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与行业应用技术领域搭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打造良好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建立了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全区各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6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举全区之力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创新高层次人才激励和服务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方法,依托现有创新平台和载体,引进国内外虚拟现实优质项目和人才;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加速集聚。在虚拟现实硬件生产、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等领域分别聚集了歌尔、海尔、黑晶、金东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的虚拟现实企业,产品涉及轨道交通、石油钻采、海工装备、智能家居、影视以及军工、地产、商业等多个行业,年营业收入20亿元。

  实施政策激励机制,施行《崂山区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端新兴产业的若干政策(试行)》(以下简称《政策》)。黄应胜介绍,崂山区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元社会资金参与的投入机制,为创新能力建设、虚拟现实重大项目产业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示范化提供资金支持。出台虚拟现实专项扶持政策,从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促进虚拟现实企业聚集、鼓励虚拟现实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资本支撑力度、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与推广五个方面提出了12条政策,着力优化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在崂山区实现集聚发展。

  《政策》确定,经崂山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拥有核心技术并配备核心研发团队的虚拟现实产业研发总部或研发机构,经评审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助。对入驻崂山区政府确定的虚拟现实创新创业载体的上述机构同时可给予期限不超过五年的100%房租补贴。经崂山区政府批准建设的虚拟现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照平台建设实际投入的50%给予建设单位补助。对在崂山区新注册的重点虚拟现实企业,自注册之日起两年内实际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经评审按其到位投资额的6%,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助……

  打造微电子产业“芯谷”

  10月24日,中科曙光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协议。中科曙光计划在崂山区建立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聚集国内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领域顶尖科技及产业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国际化产业集群。此举标志着崂山区打造“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微电子产业研发高地”和青岛微电子“芯谷”走在国内前列。

  金家岭金融新区、青岛蓝谷创业带、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三大战略平台为崂山区发展微电子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吸引了一大批科研机构与企业落户。2016年,崂山区引进了北航青岛研究院,其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聚焦物联网高性能传感器研发,在可穿戴传感器、工业传感器和生物医疗传感器等领域精准发力,是国内一流的传感器研发机构。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等与微电子相关的产业创新平台均设在崂山,提升了崂山区微电子产业的创新水平。歌尔集团在智能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综合竞争力。公司MEMS产品线业务已经涵盖麦克风、气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温湿压组合传感器等,排进世界MEMS产品前二十名,全球排名第二。崂山区内的海尔、海信和歌尔,具有终端应用出海口和独特产业优势,为微电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发展微电子产业,崂山区促进微电子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正式试行。扶持政策设立崂山区微电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设微电子创新中心和产业园,配备基本办公设施并达到拎包入驻标准。经评审入驻载体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免费使用3年,按每个正式员工10平方米的标准,连续3年给予100%房租补贴,补贴额度每年不超过500万元;按其实际到位注册资金额度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启动经费补贴。对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企业连续5年给予奖励,按照企业对崂山区的主要经济贡献,前3年予以100%奖励、后2年予以50%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立项及资金支持的集成电路企业,给予国家扶持资金额度50%的配套支持。

  为解决中国微电子专业高端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跟进全球微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崂山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办学,并在包括歌尔在内的园区落户企业内建立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站等方式,培养微电子领域专业人才,开展微电子专业教育和培训,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

  首期总投资36亿元的微电子产业园今年开建,项目首期达产后,崂山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目前,崂山区正在实施10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拓展战略,着力构建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虚拟现实、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5 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创新型产业高地。到2022年,崂山区微电子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集聚研发设计企业50家,培育龙头企业5家,形成“设计业引领、制造业提升、封测业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

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