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你的头显的我的眼 谷歌如何能让头显“透明化”

发表于2017-02-26
评论0 2k浏览

       别人在玩VR的时候,围观者最喜闻乐见的是什么?

       当然是花容失色的惊叫声。

       当妹纸在玩《生化危机7》时,屏幕上面目狰狞的丧尸能比旁边瑟瑟发抖的画面有趣嘛?

       这时候看不到、拍不到基友的表情实在太遗憾,为了实现情感交流,邪恶的谷歌采用了一种技术,让外人能够清楚地看到体验者的脸。


       实际上,这是一种MR技术,VR头显暂时无法做透明,藏在眼镜后面的眼神怎么还原出来?谷歌工程师的是用人脸模型来来代替VR眼镜,实际技术过程很复杂。

第一步

模型收集与捕捉。

       既然要用人脸替代VR眼镜,那么收集人脸数据是必须的。

       首先工程师让玩家注视屏幕上一个移动的点,并且用动态采集系统将其各个角度注视的3D表情记录下来,为后期添加做准备。


第二步:

       表情收集齐了以后,就是要用表情来代替VR眼镜,这需要3D坐标中完成定位,并用收集到的表情去替换眼镜的位置

       这个算法是非常复杂的,也只有谷歌这群非人类才能做到。

第三步:

图像合成与处理。

       为了让收集到的表情随着游戏变化而产生变化,谷歌在HTC Vive内部搭载了SMI眼动追踪,每一个点几乎都有对应着一个表情,这时候只需要追踪到玩家的眼睛注视点,并调用对应的表情就可以了。

       当然,后期还需要美工一下。



       没错,你看到的头显之下的人脸其实是MR合成的。

       由于该效果只是在MR合成视频中近似还原,目前准确度和画面细节仍有待提升,逼真当然是好事,但是过于逼真,又容易产生“恐怖谷”效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谷歌工程师特地加入了一个半透明面罩,既可以避免细节错误过于明显,同时在画面衔接上也更加舒服。

       这项技术看上去就不简单,实际上也确实不简单,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么复杂的算法,竟然只是用来看玩家头显之下的表情?

所有高新科技都是由微小的创新实现的,比如火箭升空,说白了就是发动机动力学,谷歌的技术目前看来应用很“无聊”,至少运用了收集表情和眼球追踪技术。

这项技术成熟后,一定还会用在更多的地方,比如VR会议、VR聊天和VR游戏等场景,以实现“表情交流”的目的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