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动画《海底总动员》系列背后创作的秘密!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个动画人向往的殿堂,它的前身是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公司的电脑动画部。
1979年,由于《星球大战》电影大获成功,卢卡斯影业成立了电脑绘图部。
1984年,刚刚离开迪士尼的约翰·拉赛特加入卢卡斯电脑动画部,成为后来皮克斯的重要人物,他是皮克斯创造力的驱动者。
1986年,史蒂夫·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乔治·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2004年,《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作品!也是导演安德鲁·斯坦顿第一次拿到奥斯卡小金人!
安德鲁上台后激动的拿出准备好已久的稿子,但是真的激动坏了!发出了动画人激动又可爱的声音!
从那之后,皮克斯的动画被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熟知和喜欢!
今天,wuhu君想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创作皮克斯最新动画《海底总动员》系列背后的故事!
先从《海底总动员》说起:
一开始这个故事差点夭折了!
前迪士尼CEO认为《海底总动员》会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当时迪士尼CEO迈克尔·埃斯纳看完初剪版本后,私下跟董事会成员们表示,这部电影肯定会扑街:“电影挺好的,但是没法跟皮克斯之前的电影比。当然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很棒,但相信我,它根本不行。”
后来导演安德鲁·斯坦顿重新安排配音,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影片得以上映,而上映后得到了皮克斯动画有史以来最好的评价,也在当时成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皮克斯为什么会选择拍续集?
之前很多影迷问到约翰·拉塞特为什么皮克斯会选择拍续集,而且对比到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的作品都没有拍续集,是不是被迪士尼收购后才这样选择的?
拉塞特回应道:“是皮克斯希望拍续集的!我们会选择将故事发展下去的动画拍续集,而且以后皮克斯的计划是拍两部全新内容的动画后会出一部动画续集!”
那《海底总动员》为什么会选择拍第二部?
导演安德鲁透露之所以13年后才推出续集,是因为自己在2011年重看了第一部,他担心健忘的多莉会忘记马林和尼莫,他希望多莉能够有一个完满开心的结局,因此才引出了续集故事 。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最初无法说服自己让多莉成为续集的主角,不仅因为她经常健忘,而且观众认为她有些傻乎乎的,把她看做影片的笑料。
因此主创们花了很长时间来为她设置了很多自我反省的戏份,编剧则费了一番功夫来展示她的智慧,让她不至于显得太傻。
影片上映后,
多莉在facebook里得到了超过2500多万个点赞!
多莉成为了facebook上所以来自迪士尼及皮克斯的动画角色中人气最高的一位。
不得不说多莉小时候好萌!
角色的很多表演参考了狗的表情!
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安德鲁认为:一个人的内心在没有发现真实的自我前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的!
对于多莉来说,就是需要接受她的“短期记忆丧失症”就是她的一部分,她并不需要为此尴尬或道歉。
从某种奇特的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点让她与众不同。而这是可以引起所有人共鸣的一点。
安德鲁坚信一直坚信动画电影无须为表现现实中人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的事实感到却步。
你可以慎重、优雅而艺术地表现这些!
他认为他最喜欢的一些迪士尼电影中都做到了这点,比如《小鹿斑比》中,斑比的母亲去世曾让他会感同身受失去母亲的创伤,但是他觉得能用动画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情感是比较好的。
动画是会感召人的!
再说说技术方面:
在《海底总动员》的创作过程中,
1997年开始准备,2000年投入制作,制作组超过180人!
全片每秒24帧,一帧画面需要渲染4天时间,因为水下环境、水下透光和鱼群呈现起来都太复杂了。
而到了《海底总动员2》,皮克斯创作团队光是设计出影片每一帧画面,就花了3年半的时间。
《海底2》中,多莉第一次来到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镜头一共拍了145次,花费了18位艺术家和动画师共13个月的时间。
《海底总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水下世界给观众的直观感觉,为了保证逼真,主创们经常跑去参观水族馆,还特地去蒙特利和夏威夷潜水。(国内动画师也想啊!老板愿意吗?)
皮克斯公司内部有一个大概95升的水族箱,动画师们经常在水族箱前开会研究各种鱼类,而且还被安排学了不少鱼类学知识。(皮克斯做动画真是大手笔!)
为了准备制作马林和多莉被困在鲸鱼里的那组镜头,负责阴影效果的艺术总监罗宾·库珀和美工师伯特·贝利爬进了一只在马林郡北部搁浅死掉的灰鲸的体内。
马林和多莉被困在鲸鱼肚子里
工作人员解剖了死鲸的尸体来研究它的结构——肌肉、心脏、肺、鱼鳍、肝脏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
效果做的太逼真怎么办?
为了和角色画风统一,团队不得不把画面弄的假一点......
章鱼汉克是皮克斯历史上最难做的一个动画角色!
动图
为了这个形象皮克斯团队用了一年时间来制作,而主创花费六个月才做出他的一个镜头。
章鱼汉克为什么只有7只触手呢?
《海底总动员2》中的角色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缺陷,多莉有短期记忆丧失症,鲸鲨运儿得了高度近视,白鲸贝利的声波系统出了毛病,而“八爪鱼”汉克只有7根触角。
皮克斯团队在设计这个角色时进行了分工,每个人负责汉克不同的部分,而当他们最后把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时,他们发现汉克的身体只有容纳7根触角的空间……
所以编剧们不得不重写剧本解释汉克少根触角的原因(被熊孩子抓坏了)。
动图
动图
动图
皮克斯希望汉克的动作可以自然一些,每个动作都能用上他所有的触角,但是这个设想执行起来一点都不简单。
迪士尼智囊团的帮助有什么作用?
他们能够感同身受,而且他们站在客观的角度。因为你在做一件事时,最先会失去的就是这个东西——你会失去所有的客观感受。
你无法用跟别人相同的眼光来看待你自己的东西,所以你可以相信他们所说的话。
鱼类作为主角的动画,人类只是一些龙套
这部电影最难的部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我们有个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主人公。
这简直是个糟得不能再糟的主意,因为你能追随着主人公经历整个故事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自我反思。他们能告诉你在不同的场景中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可以做出对比。
最后告诉小伙伴们一个秘密:
两部影片中的海鸥造型都参考了《超级无敌掌门狗》中的企鹅造型!
是不是还不过瘾?再来看看幕后制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