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VR行业: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发表于2016-11-18
评论1 731浏览

错过了80年代创业潮,因为我还没出生;错过了端游兴起的21世纪初,因为我还小;错过了手游暗扣的年代,因为我还未进入游戏行业。终于,我在VR元年之前,有幸成为了第一批VR行业的从业者,但也仅仅是这个圈内讨生活的芸芸众生之一。

2014年,在Facebook收购了Oculus后,全球VR市场轰动了,中国市场尤为明显,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席卷一线城市,同时快速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大量资金涌入,一个又一个的知名公司宣布进军VR市场。得益于2015年资本市场的火热和对VR市场的美好预期,2016年被定义为VR元年。

然而2016年后半年开始,资本市场迅速降温,VR创业公司举步维艰。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资金使用殆尽,不少看衰VR行业的言论开始涌现。仅仅是一年不到的时间,VR市场发生如此剧变。

作为对VR行业有些许了解的鄙人,尝试着表达一些我对VR市场、从业人员、资本市场的不成熟的理解和建议。

一、进入动机

开篇提到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大互联网行业创业潮,对于一名普通的从业人员,亦或是与该行业交集甚少的吃瓜群众而言,可能一笑而过。然而对于亲身经历过一个或多个创业潮的大佬们来说,VR时代到来的信号无异于一颗火星,跳入了互联网的干柴中,熊熊大火瞬间燃起。勾起了大佬们对往事的无限回忆,有的错过了以前的机会,他想牢牢抓住VR的大潮;有的抓住过机会,尝到了甜头,这次更加坚定;有的可能只是跟风,想做一头“风口的猪”。

然而,真正用心做好VR游戏、应用的却少之又少。这个行业的现状就是,先进入,万一火了呢?

大家都在熬,熬到硬件、科技的飞跃,熬到VR之火燃到寻常百姓家,熬到资本进入,熬到你们都死掉。

二、硬件与内容谁更重要

关于硬件和内容谁更重要的问题,似乎目前行业内部形成了一致的观点:内容为王。主要的论据在于,没有好的内容,如何吸引玩家购买硬件?

然而作为一名人微言轻的底层人员,我却认为硬件是决定VR行业一切的根本。

我们都知道,需求与产品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需求催生产品,产品也会引导需求。目前VR市场精品内容严重匮乏,甚至于即使用户拥有了一台最高端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优质内容可供体验。现有的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所以导致了内容为王的观点。

但是我不禁要问,催生VR内容的根本是需求吗?答案是否定的。催生内容的根本是硬件。大家都想做输入简单、操作简便、画质清晰、不会眩晕、沉浸感强、内容丰富、体验好的产品,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被硬件制约着。以至于不得不通过瞬移等方式来实现移动、不得不固定玩家的位置来规避位置移动检测不到的问题、不得不让资源减面再减面来解决卡顿、机器跑不起来等问题。一款好的应用是怎样的,想必开发者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现有的硬件不足以去支撑理想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即使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开发出最精品的产品,体验又能好到哪去?就算这个产品占据了所有的现有市场,又能有多大的体量呢?

另一方面来说,目前制约普通群众体验VR、购买VR设备的根本是VR硬件的本身。即使是最顶尖的HTCVIVE,也并没有描述的那么高沉浸感、真实度、高分辨率,硬件的瓶颈从根本上制约了内容的呈现和玩家的体验。除此之外,相对高品质硬件对应的高昂价格、杂乱的数据线、笨重的头盔、电脑主机的挑剔,都是更VR内容更严峻的问题。

因此,鄙人认为,VR行业若想大发展、大进步,必然要依靠的是硬件技术的飞跃和价格的降低,而不是靠几款杀手级的应用。

三、BAT的动向

相较于硅谷巨头们的大手笔、国内中小企业的频繁出手以及创业公司的横空出世,以BAT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界大佬们却异常的冷静与沉着。即便是小米、华为等陆续推出自己的眼镜盒子,百度、腾讯、阿里、网易不断爆出进军VR的消息,然而在我看来,只是顺应潮流,象征性的参与进来,他们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紧密的观察着VR动向,伺机而动,虽然不是现在。

其实原因很简单,区别于创业公司的押宝或者转型企业的救命稻草,对于BAT等大佬来说,即使VR大红大紫起来,也只是业务的一部分,锦上添花。现在市场还不成熟,暗流涌动,还不是进入的好时机。等一切尘埃落定,再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用户群体、资金优势,坐收渔人之利。

如此看来,这确实是最稳妥、最明智的选择。并不是说国内的科技大佬们技术不够、不敢探索,而是目前的VR市场鱼龙混杂,还不明朗,盈利模式、付费方式等等都还不完善,甚至是完全没有。与其投身厮杀,不如伺机而动。

四、VR离普通群众还有多远

不同于智能机的迅速普及,手游的快速繁荣,我认为VR行业的大红大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VR科技的进步、VR价格的大幅降低、普通电脑的功能提升、用户观念的培养、眩晕问题的解决或适应、VR精品内容的不断涌现等等。这需要科技大佬们的不断探索和投入,更需要中小企业、创业公司的高度参与,媒体的普及报道等等。

我热爱VR行业,也迫切希望VR行业能够走向成熟,走进千家万户,但不是现在。也许是10年以后,也许是100年以后。

五、对VR从业者的建议

抛开20世纪VR先驱们的伟大探索,即使将VR元年提前到2014Facebook收购OculusVR行业也仅仅是进入第三个年头,盈利模式、收费模式、平台渠道、合作模式都尚未规范,初涉企业想在To C端取得收益,困难异常。

因此建议从业人员To C端应用研发的同时,将部分精力用于To B端的定制开发,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毕竟To B端的定制研发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进入自己的腰包,而不像游戏、应用一般恍如空中楼阁,在耗费大量精力研发成功后,即使市场反应良好,也收效甚微。

结语

没说的那么好,也没想的那么差。

VR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期待。

 

                                                                                                                                                         萌果VR

                                                                                                                                                           杨凯

                                                                                                                                                      20161118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

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