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名第三的动漫 ——《阿松》成功背后是画工与剧情

发表于2016-04-24
评论0 2.5k浏览

时隔半年,当之无愧的霸权番《阿松》于上月底完结。

这部动画改编自已故漫画家赤冢不二夫的同名漫画,一经播出就在日本刮起一道“阿松旋风”——PIXIV、Niconico均遭《阿松》“屠榜”,Yahoo!、Twitter也被其长期霸占话题头条,其DVD&BD第一卷首周销量达7.9万,在日本动画历史排名第三,仅次于《EVA》以及《Love Live!》。

如今《阿松》第二期已接近尾声,其表现仍然抢眼,相比于一月其他新番低迷的人气,《阿松》的市场销量让人眼前一亮。

 

oricon16年2月动画作品榜

在2015秋番DVD&BD销售额一览表中,《阿松》以10万2981张的成绩强势领跑,其销量甚至超过第二至第八名的总和。

2015秋番DVD&BD销售额一览表

在如今动画的人物设计复杂化的浪潮中,《阿松》简单的人设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第一眼看到形象酷似野比大雄的六胞胎主角后,观众难免会说,咦这不是就是大雄么?第一反应就觉得没啥可看。所以,《阿松》在播出时也是否定声不断。

批评者认为,这样一部人设并不精良的动画反响如此之好,完全是人气声优带动热度的结果。如果让这种作品获得成功,恐怕以后的创作者都会把重点放在配音上,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塑造,这对日本动漫产业是弊大于利的。

然而真相是,其他所谓卖声优的作品并没有得到《阿松》这样的话题度。那么除了声优,《阿松》还有哪些真正可圈可点的地方?在《阿松》最终话即将播出的节点,不如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部现象级作品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人设:着重性格塑造,让每个形象足够立体

浅野直之人设草图

上面是一张浅野直之画的人物草图,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六兄弟的性格迥异跃然纸上。和原作六张完全一模一样的脸不同,这一次《阿松》动画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做足了功课,只要掌握了兄弟之间的差异,观众基本能比较容易地认清这六个角色。

大哥(阿松)比较普通,是兄弟中最不明显的;老二(空松)经常身穿皮衣戴着墨镜,喜欢耍帅;老三(轻松)嘴角向下,喜欢吐槽;老四(一松)头发毛糙,总是懒洋洋的样子;老五(十四松)神经大条,随着故事的发展也由小天使彻底变成了外星人;小弟(椴松)非常水嫩,是兄弟里最会撩妹的。

 

通过作画人物性格变得十分鲜明

这种人物性格上的差异最后能通过设计形象表达出来,制作组显然是下了很大功夫。观众会把对角色人格特征的探索当作一件有趣的事,这对剧情的顺利展开也会有帮助。

作画:看似简单随意,实则专注细节

由于人设形象比较简单,如何让观众觉得作画不简陋着实是一个难题,毕竟一部动画视觉体验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怎么样能让动画看起来更精致呢?浅野直之的应对办法是:把人物线条加粗,用蓝色粗线条代替黑色细线。

 

蓝色粗线条激发了人物的搞笑属性

这种手法从结果来看是成功的。《阿松》的蓝色线条在视觉上带来的效果,在同期的其他作品上也得到了体现,如同为半年番的高达新作《机动战士高达:铁血的孤儿》,其女主角古荻莉亚同样采用了蓝色的粗线条,凸显了她的高贵身份。

《机动战士高达铁血的孤儿》也部分的采用了蓝色线条

不过,这种做法具有时间上的劣势。如果让作画来把线条粗细统一好,很有可能赶不上工期。因此,最终线条的粗细都是由后期摄影统一修正的。额外的工作量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最终的效果证明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剧情:天马行空的荒诞感,扎扎实实的无厘头

《阿松》的脚本属于单元剧,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每一集甚至还有多个独立的小故事,有点泡面番多集压制成一集的意味。相邻的两个故事可能会丝毫没有关联,让观众完全猜不到下一个故事会讲些什么。

 

以目前全面下架的第一集为例,六兄弟得知自己的故事要重新动画化之后,担心昭和年间的画风和笑料没有办法贴合现在的市场,所以干脆转变画风,以偶像的方式登场。面向“做出迎合市场的动画”这个方向,《阿松》火力全开,先是融入偶像美型元素,将故事地点设定在皇家学园,又让主人公超能力傍身,为了让剧情更刺激就让女主角在第一集领便当,气氛缺乏压迫力就让巨人登场。这种荒诞的叙事风格神似“巨蟒剧团”的作品,虽然因为玩得过火不得不下架回收,但也为接下来的发展做足了铺垫。

 

《阿松》标志性的动作——“屑!”

偶像画风的阿松

《阿松》有一个日文命名上的细节,看中文译名并不能发现。赤冢的原作名叫作《おそ松くん》(阿松君),到了这部动画的时候名字已经改成了《おそ松さん》(阿松桑)。さん(桑)是对成年人的敬称,因为这部动画的设定是在漫画故事的十年之后,也就是阿松兄弟们20岁时的故事。

原作的阿松还是是六个小朋友

这样的改编设定有两点好处,一是让故事的时间点顺理成章变为现代,这样就摆脱掉了原作的时代感,更好地和现在的新观众贴合;二是以这种手段与原作区别开,方便创作者们自由发挥,原本长相一模一样的兄弟六人成长成不同的性格,剧情也就得以顺利展开。可见制作组在脚本设定上是十分走心的,就连监督藤田阳一,这位曾监督过《银魂》这种作品的天才人物,也坦言从来没有在一部动画的脚本上花这么多时间。

衍生品:为同人创作留足空间,二次创作让话题保温

在二次元界,同好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其中又以绘画、cosplay最为代表。相比于文字内容,绘画作品的转载成本相对较低,受众面也更宽,并且相较于cosplay,其自由度也更高。因此对画师和动漫作品的粉丝来说,同人画作一直保有着自身的热度。

 

p站画师的同人作品

作为同人画师高地的P站(pixiv)就和《阿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P站搜索关键词“阿松”,你可以得到134,445件同人作品,这样的tag数算得上是15年之最。为此P站一度将“松”的图案挂在Logo旁边,甚至连用来打分的星星都变成了松,这一切只为宣示阿松屠榜的霸权。即便你现在打开排行榜,里面密密麻麻的阿松脸也会让你感受到《阿松》在霓虹人民心中地位。

p站画师的同人作品

当然不止是P站,日本很多知名大触也参与到《阿松》的二次创作中,别册玛格丽特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期“阿松特别企划”。Twitter上的反响也能说明问题,官方推特粉丝数达到49.1万(要知道同为十月番,国内口碑爆表的《机动战士高达铁血的孤儿》也仅有6.3万的关注者)。而阿松之所以能够和粉丝之间产生如此规模的互动,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两点:

第一,《阿松》六胞胎的人物形象画起来比较简单,入门难度低,这样就保证了“票友”和大触之间不会出现鸿沟般的差距,让其收获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几笔就能勾勒出一部动画作品的主角,粉丝当然会纷纷动手尝试。

第二,官方也为贴合同人插画的作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每集都会尽量卖不同的CP,当然六胞胎的排列组合也的确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同时制作组会在脚本中提供足够的梗,方便画师创作而不需要特别的脑补。看似处心积虑地刻意讨好,其实是对同人市场的精准把握。

 

阿松的截图甚至可以做成表情包

总的来说,《阿松》的成功看似个例,其背后少不了制作组的精心筹备。表面看上去,这份傲人的成绩单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但一部优秀作品该做到的,他们也都尽全力做到了。至于这样一部即将完结的作品还会留下多少余温,就需要市场和观众来见证了。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